東北網1月10日電 在今年的哈爾濱冰燈藝術游園會上,稍稍留意,會經常看到一位六旬老人,他時而仔細端詳著冰燈景觀建築,時而側耳傾聽著游客們的評價。與別人不同的是,他看冰燈的眼神認真細致而又充滿了挑剔,他就是至今還工作在第一線的冰雕工匠,人稱『冰燈把式』的張光復。
張光復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制作冰燈,從哈爾濱第五屆兆麟公園冰燈博覽會開始,幾乎每屆不落。作為第一代冰燈制作者,他也由一名20多歲的毛頭小伙,成長為一個有著豐富經驗和閱歷的冰燈藝術家。今年老張參加了園內的『奧運到我家』景點的建設工作,他與手下的團隊一起制作的彩色冰雕《京劇臉譜》構思新穎、造型獨特、色彩艷麗,與世界首創的冰火炬交相輝映,讓人感受到中國古典藝術和奧林匹克運動融合在一起的獨特魅力。
張光復每年冬天都要到兆麟公園內冰燈建設現場參與施工,他不僅親自制作一些創意新、有難度的冰燈,還負責把關團隊裡工匠師傅的工作,一旦發現不合格的作品就立即責令返工。
一次,冰燈工匠們接到任務准備建設一處門樓,與其他人不同,老張首先研究拿到手的設計圖紙,幾分鍾時間他便看出了問題,圖中的門樓上部過大,如果按原樣制作可能在建設過程中出現危險,在展出過程中也有垮塌的可能,於是他找到設計人員對圖紙進行了修改,及時消除了這一安全隱患。還有一次,工人在制作毛坯的時候,一塊近半噸重的冰塊從側面開裂,使得其厚度和寬度與設計的要求不符,但由於冰塊處在七八米高位置,運冰的腳手架也被拆除了一半,進行更換非常的麻煩,一些工匠都主張把裂開的部分澆上水凍上後對付用,但老張卻不同意,在他的堅持下,工人們又重新安裝了一塊符合要求的冰塊。老張說,哈爾濱的冰燈是一個品牌,絕不能砸牌子。
談起幾十年來兆麟公園冰燈的發展歷程,老張說:『以前雕冰用的都是刨子、鐵鋸等木工器具,制作的冰燈作品相對粗糙一些,如今大家用的則是各種型號的冰鏟、冰叉、電鋸,用這些工具雕出來的冰燈作品非常精細,再輔以現代化的聲、光、電,40年前跟現在是沒法比的,可以說新技術對冰燈藝術有著很大推動作用。』對於今年的冰燈展,老張評價說,許多景觀運用了世界首創的新技術,非常出彩,吸引了不少的眼球,但從全園整體看,各冰景之間的布局上缺少一些新意,讓人有似曾相識之感,今後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老張近幾年來隨哈爾濱的冰燈一起出訪美國、法國、馬來西亞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都很受歡迎,老外們參觀冰燈的同時,也加深了對哈爾濱的了解,進一步提昇了冰城的國際知名度。兆麟公園的冰燈不僅僅是一些藝術景觀,它更代表了冰城文化。老張對此感觸頗深。
冰燈游園會開園後,不管白天還是晚上,老張沒事的時候就過來看看,置身游人之中,悄悄體味著觀眾的品評。
|
||
![]() |
圖為張光復和他的彩色冰雕《京劇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