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0日電 到2008年,《動物防疫法》實施已經10周年。畜牧產業作為黑龍江省重要基礎產業,在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農村小康和現代農業建設起了重要作用。多年來,黑龍江省認真貫徹落實《動物防疫法》,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領導,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有效地應對了國內外重大動物疫情的嚴峻形勢,規避了疫情發生的風險,連續四年重大動物疫情穩定,是全國兩個未發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省份之一。實現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項防控目標,有力推動了糧牧『主輔換位』戰略的實施,受到農業部高度評價。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於2008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記者采訪了省畜牧獸醫局局長祖偉。
記者:歷經三十年的快速、持續發展,黑龍江省畜牧業已由傳統粗放步入了以規模化、標准化、專業化、產業化和集約化為標志的現代產業初級階段。在滿足省內市場需求的同時,有力支援了國內市場,為動物源性食品和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卓越貢獻。黑龍江省在抓好動物防疫,維護產業與產品安全做了哪些工作?
祖偉:黑龍江省動物防疫的工作主要是『七個強化』:強化政府領導,落實工作職責。實行動物防疫工作『雙軌目標管理責任制』,各級政府及業務部門層層簽訂動物防疫責任狀,有力地保證了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強化部門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形成了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強化政策保障,確保資金投入。逐步建立了較完善的動物防疫政策扶持和公共財政保障機制,解決了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的經費補助、強制撲殺病畜禽的經費補貼、應急儲備等各項經費和物資;強化科學防控,提昇防治水平。制定了強制免疫、疫病監測、消毒滅原等各項科學防控措施,確保了內疫不發生,外疫不傳入;強化應急機制,增強應對能力。保證一旦出現突發動物疫情時,能夠迅速、有效、有序撲滅疫情;強化督導檢查,促進工作落實。深入縣鄉村屯,走訪養殖場戶,隨機抽查采樣進行督導,發現問題責令整改,跟蹤問效;強化體系建設,完善防控手段。完善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動物防疫體系,提高人員素質,增添儀器設備,完善了防治手段,提高了防控能力。
記者:畜牧業生產方式、市場環境和城鄉居民消費觀念的轉變,特別是市場全球化、城鄉一體化、生產規模化的快速發展,黑龍江省防疫工作面臨怎樣的新挑戰?
祖偉:原有的防疫手段、管理機制和法律規范已經不能很好適應產業發展和公共衛生安全的新需求,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恢復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成員後,客觀上要求動物防疫工作必須與國際規則相銜接。為適應新形勢,應對新問題,動物防疫工作必須在方式上向主動預防轉變,在形式上向群防群控轉變,在措施上向綜合防治轉變,在方法上向科學防控轉變,在手段上向依法治疫轉變,在責任上向政府負責制轉變,在投入上向公共財政保障轉變。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標志著我國動物防疫法制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作為畜牧大省黑龍江省要緊緊抓住貫徹落實新《動物防疫法》這一契機,全面提昇依法防控能力,不斷提高動物防疫水平。要加大強制免疫力度。按新修訂的《動物防疫法》要求,明確政府、政府部門在強制免疫工作中的責任,強化養殖者強制免疫義務,加大對拒絕免疫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要做好動物疫病監測預警。建立預警機制,明確監測職責、做好疫情分析,評估疫情發生的風險,預測疫情流行態勢,發布疫情預警信息。要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建設。實行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提高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動物衛生水平和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增強黑龍江省動物產品國際競爭力。要推動動物標識及疫病可追溯體系建設。逐步建立黑龍江省的動物疫病可追溯體系,落實體系建設資金,盡快啟動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動物及其產品的全程信息跟蹤監管。要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嚴格實施動物及動物產品的檢疫,嚴厲查處動物防疫違法行為。要強化動物診療機構管理。嚴格動物診療許可證發放條件、程序、期限,加強動物診療管理,規范動物診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