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文化已經成為松北群眾文化的鮮明特征。以一批人氣較旺的廣場為依托,形成了區文化館、鎮文化站、社區文化組和屯文化骨乾隊伍構成的四級文化網絡。隨著保利大劇院等文體設施的建設,松北區,正以文化立區的理念來構築北疆文化高地。圖為松北區群眾參與廣場文化演出的場面。杜懷宇 攝
杜懷宇 攝
東北網1月10日電 隆冬時節,每到晚上,成百上千的松北人陸續來到各個廣場,唱的唱,跳的跳,看的看,好不熱鬧。昔日麻將桌的常客成了腰鼓、廣場夜舞的忠實參與者。通過松北區的群眾社區文化活動,人們可以感受到的是熱火朝天居民社區文化氣息。
松北區是在『五個鎮』的基礎上建政設區的,農民佔到了70%還多,而且多為失地農民。以前,不少人晚飯後便邀約在一起『砌長城』,有的『血戰』到三更半夜,甚至通宵達旦,不但有損身體健康,而且助長了賭博等不良風氣的蔓延,造成鄰裡不和、孩子無人照管、夫妻反目、糾紛增多等許多家庭和社會問題。建區後,松北各社區積極組織居民們參加太極拳、大秧歌、腰鼓隊的活動,把中老年人引到健康的文化生活上來。現在,全區『五個鎮』都有自己的秧歌隊,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在各鎮的廣場,往日那一聲聲擾人心煩的麻將聲已被陣陣的腰鼓聲和歡快的舞曲聲所取代。
現在,住在松浦鎮的居民老張說:『這下可好了,大秧歌上崗,扭起來全身舒服,麻將桌下課,我再也不受麻將的罪了。』
磁盤般的群眾文化活動基地
過去可供居民開展文體活動的場地比較少,居民自發組織起來的合唱團、舞蹈團等活動團隊總是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無法長時間存續。為此,松北區委、區政府著力建設了一批公益性文化活動陣地。記者在松北鎮的世紀花園社區看到,圖書室、棋牌室、健身房、電腦室、兒童游藝室一應俱全,各個年齡段的居民都可以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家庭主婦們還可以參加廚藝、家居培訓班,既陶冶了自己的性情又溝通了鄰裡情感,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據世紀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淑英介紹,該社區於2006年4月份成立,共入住居民1200多戶。由於群眾文化活動基地像磁盤般吸引了社區居民,絕大部分居民都已經融入到了社區當中來,鄰裡之間形成了和諧互助的好氛圍。目前世紀花園社區共舉行了兩屆鄰居節,有百餘居民參加了演唱會,上千名居民觀看了社區居民自己組織的演唱、老年模特表演、老年集體舞和民族舞蹈等節目。
居民參與熱情高漲
松浦鎮的文化站站長馬一航告訴記者,現在日子甜了,農家樂了,文體活動成了農村廣大群眾抒發激情和追求健康的新生活。在船口社區,每天晚上都有小品、評書等節目,都是群眾自編的,演的都是身邊的人,唱百姓身邊的事,吸引了很多聽眾,群眾文化活動創作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紅火景象。今年鎮裡還建立了一支由十幾位農民組成的民樂隊,他們自備胡琴、揚琴、笛子、琵琶等樂器,每天晚間組織練習,圍觀群眾都躍躍欲試。
據松北區文化旅游局的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松北區一批業餘文藝骨乾創作出了一批優秀作品,自創歌曲《走進松北》、《冰雪頌》、《大樹》獲省音協一二等獎;農民詩人王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獨具視角的詩人氣質衝入世界吉尼斯紀錄;從工地走出來的農民工作家趙亞東以其報告文學《綠色是我的生命》奪得省報告文學一等獎;松浦鎮大秧歌表演、松北鎮大合唱以及二人轉、民樂隊表演在全市比賽中均榜上有名。
構築北疆文化高地
松北區秉持『文化立區』的發展理念,提出用文化力培育競爭力,實現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
對此,松北區委書記王鏡銘認為,廣場文化已經成為松北群眾文化的基礎。他說,松北區以一批人氣較旺的廣場為依托,開展不同形式的休閑娛樂活動;建設區文化館、鎮文化站、社區文化組和屯文化骨乾隊伍,形成四級文化網絡。『今後將大力加強文化設施建設,來滿足群眾文化生活不同需求。』王鏡銘說。
目前,投資7億元的保利大劇院已經奠基,省博物館、松北圖書館、體育中心、水上運動公園等文體設施也將陸續引進、建設,松北區,要以大手筆,通過文化立區的理念來構築北疆文化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