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旅游
搜 索
整合資源挖掘內涵 打造黑龍江省冰雪文化產業恆久魅力
2008-01-11 10:08:2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筱棠 楊寧舒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1日電 從上個世紀50年代的哈爾濱冰燈游園會,到如今馳名中外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和國際滑雪節,黑龍江省的冰雪文化活動已經走過了風風雨雨幾十年的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白雪變『黃金』。冰雪文化為黑龍江省打開知名度、發展經濟、旅游事業、傳播本土文化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然而近年來,隨著相鄰省份、地區以及一些歐洲國家相繼開展了冰雪文化活動,黑龍江冰雪文化『一枝獨秀』的局面正逐步被打破,風光背後卻潛藏著多重危機——滑雪場和旅游景點各自為戰亟待整合,冰雪雕作品創新難,年年一次性投入成本過高卻難二次利用,活動內容因商業味濃重衝淡文化內涵,冰雪文化學術理論研究工作及相關技術滯後……如何保持原有的領先地位,借助品牌優勢和地緣優勢,真正將黑龍江省的冰雪文化產業化,形成相應的產業鏈,是一個雖然不算新鮮、但是卻需要我們時時認真思索和探討的課題。

  數字說話

  1、黑龍江省冰雪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是中國滑雪資源最富集的省份。滑雪場已達75家,佔全國60%以上,擁有各類雪道150多條,近兩年雪季滑雪人次超130萬。滑雪旅游收入已佔冬季旅游收入的20%。冰雪觀賞旅游資源如冰雕、雪塑、冬釣、冬泳等也很豐富,以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為代表的冰雪藝術,無論規模上、品位上都舉世聞名。對黑龍江旅行社經理人員調查,有90%以上被調查者認為主打產品應定位於冰雪旅游。

  2、黑龍江省旅游局的統計數據表明,2005年春節黃金周期間,黑龍江省共接待國內旅游人數280.2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6.6億元人民幣。2006年春節黃金周期間,黑龍江省接待國內旅游人數326. 4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20.1億元;接待入境游客14萬人次,旅游創匯5794萬美元。

  根據相關經濟學原理,1元錢的旅游收入至少會給相關行業帶來10.3元的收入,1個旅游就業崗位至少可以帶動其他產業5個人就業。比如滑雪產業。游客滑雪價格平均每天約100元,通常在景區停留3天,吃、住、交通投入卻要1000元以上。2004年12月份以來,哈爾濱的賓館入住率節節攀昇,三星級以上賓館入住率大多達到100%。牡丹江等城市也是如此。一些游客還吃住在景點附近的『農家小院』,農村經濟正巧借冰雪旅游崛起。據統計,黑龍江每年至少有3~4萬人依靠冰雪直接就業。僅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每年的工程制造人員就有9000人左右,加上太陽島雪博會、冰燈游園會的施工人員,總數在2萬人左右。下崗工人和農民工在采冰、運冰、制造冰景等環節完成了就業,而亞布力、二龍山等風景區滑雪場的雪場維護、商服甚至滑雪教練等崗位,也大多是景區當地的農民。

  專家訪談

  思考一整合冰雪文化資源

  董鴻揚(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黑龍江省豐富的冰雪旅游資源需要整合,不能再各自為戰。要進行宏觀調控,形成合力,使之成為緊密配合的產業鏈。應該把冰雪觀光產品(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雪雕博覽會、冰燈游園會、牡丹江雪堡等)與滑雪旅游產品(如亞布力、二龍山等滑雪場)組合推出,並增加北國歷史民族文化內涵,同時將冰雪攝影、冰雪漫畫、冰雕雪雕、民俗表演容納其中,使之更具活力、魅力。再如滑雪旅游,作為產業尚有許多潛力可挖。譬如滑雪運動技術諮詢(如滑雪氣象、滑雪體育),滑雪運動場地(如滑雪場、停車場、雪地景點、雪地娛樂場所、飯店、商店等),雪場設備(如雪山平整車、制雪設備等),滑雪運動機械(如索道、纜車、雪地摩托車),滑雪運動器具(如滑雪板、滑雪杖、滑雪鞋、滑雪服等),促進這些產業鏈的整合,有利於黑龍江省打造中國最大、世界知名的冰雪旅游勝地。

  思考二挖掘冰雪文化內涵

  杜慶臻(原黑龍江省旅游局副局長):你可以經常在電視裡聽到冰雪節期間我們又簽約多少項目、接待多少游客等等,但有關冰雪文化的歷史傳承、民風民俗以及歷屆冰雪文化活動出現的藝術精品等等的介紹要相對少些。不可否認,冰雪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資源,確實具有無與倫比的商業價值和旅游價值,但如果我們過於注重其商業價值而忽視其文化價值的話,就會使這一節日變成促銷和旅游的『項目』,令已有的傳統、歷史和文化內涵逐漸喪失。

  黑龍江省首家單板滑雪公園將於近日開放。劉漪春 記者 杜懷宇攝

  冰雪文化產業想要做大做強,就要把文化放在重要位置。可以考慮從以下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歷史方面,我們的冰燈、雪雕藝術源遠流長;二是民俗方面,我們黑龍江各民族與冰雪的不解之緣;三是烘托氛圍、輔助性的,比如白天滑雪之後,晚上要有文娛活動。如今冰雪大世界規模宏大,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這是我們巨大的品牌優勢。但也不得不看到,其作品主題不夠統一的問題還是存在的。比如各地市參與進來,按各自需要在冰雪大世界園區內搞地區展覽,這種做法本身很好,但稍嫌缺乏整體主調。從演員的選擇上來說,與其請大腕明星和外地演出團體,不如充分發掘本地文化、突出冰雪主題,把世代在黑龍江繁衍生息的、與冰雪有著深刻交流的北方少數民族的特點深挖出來,也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有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例子,2003年正值召開世界旅游年會,黑龍江省與其他7個省份聯合舉辦了一臺晚會,觀看晚會的觀眾中有許多外國人。晚會上黑龍江只表演了一個短短幾分鍾、沒有任何語言的節目,卻獲得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這個節目就是五個小伙子手持『神棍』舞蹈,重現了古代赫哲族人對薩滿宗教的信仰。我們有文字記錄的滑雪活動始於兩千多年前,那時鄂倫春人用柔韌性好、晾乾後不開裂的樹木破成木板,將貂皮順毛包上,使之滑動時不易後退,再在板上穿繩,系到鞋上。他們穿著這樣的原始雪板在山林中呼嘯滑行、追趕野獸,是一幅多麼驚心動魄而又引人入勝的畫面!這些文化道理和文化內涵都要讓旅游者懂得,而不是簡單的看。

  整合資源挖掘內涵打造黑龍江省冰雪文化產業恆久魅力

  思考三需要想像力和創造力

  紀連路(雕塑家哈師大藝術學院教授):這些年我多次到法、美、德、加、俄、芬、荷、韓、日等國家參加當地的冰雪文化活動和冰雪雕比賽,發現一些舉辦較為成功的冰雪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精益求精,寧缺毋濫。例如加拿大蒙特利爾市舉辦的冰雪活動,每年都有一個主題,常常以奇妙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取勝。有一年他們搞了一個關於海底世界的冰雕展,藝術家結合高科技手段,用奇特的造型、夢幻般的色彩營造了一個神秘莫測、驚險刺激的海洋世界,結果大受當地群眾和游客的歡迎。後來他們又以『科幻』為主題,將整個冰雕展搬到了『太空船』裡。再比如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市的冰雪活動,是以冰雪雕作品的高品位和藝術感染力取勝的。本來他們的冰雪技藝是向黑龍江藝術家學習的,但這幾年進步非常快,從模仿我們到有了自己的藝術風格,現在大有趕超我們的趨勢。當地藝術家的冰雪雕作品藝術質量特別高,表現題材、內容和藝術設計樣式很豐富。可以說,每一件作品都是精益求精、力求做到盡善盡美的心血之作。

  這幾年我們冰雪文化活動以『多和大』取勝,人力、物力、財力的分流,加上工期短暫,僅有15天到20天的時間,與其『滿街都是景,處處難經典』,不如集中在幾個點上搞些精彩的東西給大家看。

  思考四從現代產業的角度思考和設計

  段光達(黑大歷史文化旅游學院院長):冰雪文化產業鏈條的發展必須以旅游為主體,必須依托冰雪文化資源。首先,從現代產業的角度對冰雪資源的認識來講,我們處於全國積雪最厚的地區、有著全國最長的結冰期等,可說是佔據著天時,但發展產業鏈除依靠地緣優勢外也要從現代產業的角度去思考和設計,講求生態、資源、環保等現代產業發展的前期制約因素,充分利用冰雪資源可再生、無污染的特點,符合上述因素之間的規律,使這些因素和諧、合理地被運用,方能打造可持續發展、高速度高就業的冰雪產業鏈條。

  其次,從整體分布上看,黑龍江省的冰雪產業結構點存在區域性特征,主要分布在城鄉結合部和一部分鄉村地區,城市中的分布是比較少的,這樣的形式有利於推動城鄉經濟聯合,可迅速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對促進周邊城市化,有著巨大的潛力。目前,圍繞如何讓冰雪文化形成產業鏈的問題,國內尚無成功范例可供我們借鑒,但從辯證的角度來看,這也正預示著極好的發展前景和上市空間,如果能夠開發利用好我們的特色資源,相信優勢一定會繼續保有下去。

  思考五細分市場纔能持續發展

  曹繼宏(黑大歷史文化旅游學院講師):許多研究表明,不同年齡、性別、經濟條件、家庭狀況以及教育程度的潛在游客對滑雪旅游產品有著較大的需求差異。在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市場營銷觀念的指導下,各滑雪旅游目的地只有在滿足潛在滑雪需求的前提下,通過合理的差異化產品服務組合,消除市場中的需求障礙,纔能確保其各細分市場的持續發展。

  具有不同社會統計背景的潛在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滑雪旅游產品組合也有著差異化要求。少兒滑雪者的旅游動機主要是被興趣、快感支配,他們只需掌握直滑降、犁式停止等基本技術就會有很大的滿足感;青年滑雪者的旅游動機多為社交、減輕壓力以及挑戰自我等,因此只有那些富有挑戰性的高速、刺激的滑雪安排纔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對於中老年滑雪者來講,他們的出游多數是為了滿足社交要求,真正以滑雪運動為出游動機的並不多,因此他們對目的地的環境要素及住宿條件要求較高。此外,隨著以家庭為單位的滑雪游客增多,大型滑雪場應把兒童雪道、幼兒園、滑雪女教練、家庭旅館等要素納入其產品服務組合中來。

  滑雪旅游市場的發展不僅依賴於更多的無滑雪經歷游客參與到滑雪運動中來,還要依靠眾多初、中、高級滑雪愛好者不斷提高其市場忠誠度及出游頻率。隨著旅游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滑雪旅游市場營銷活動重心必然要從『大眾市場』轉移到基於市場細分的『差異化市場』上來。滑雪旅游產品只有充分滿足潛在游客的個性化價值需求,纔能贏得市場的認同,從而實現滑雪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思考六別搞粗放型一次性生產

  喻權中(省社科院研究員):冰雪文化產業在別的省份只是附屬文化產業,但在黑龍江省卻一直作為冬季主打。那麼我們就要反思,隨著文化產業競爭的日益激烈,我們的優勢是否還存在、其發展前景如何。『靠天吃飯』的時代已經過去,目前制約冰雪文化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第一,冰雪文化是季發性的,不可在今年的基礎上進一步積累、完善,而是年年都要從頭開始。以往我們的冰雪產業投入很大,但有效的時間往往只能從頭一年12月份堅持到第二年的2、3月份,時間短暫,半年都不到,待到冰消雪融之後,一切又化為空白。特別是全球氣候變暖對地處溫帶的黑龍江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一時間可能還會繼續縮短。第二,從投資和產出的比重上來說,效益相對較低。每一年我們在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投入都很大,但實際上我們還可以對所獲得的效益有更高的期望。原來講『投入』,講『又快又好』,現在已經不再把大量的投入作為獲得收益的重要基礎條件之一,首先要保證效益。此時我們因該更多地思考:還能不能再搞粗放型的一次性生產?如何讓投入可以二次利用,追求『長遠效益』?政府針對這些情況已經進行了有益的調整,比如在夏季已嘗試把一些經典的冰雪作品保存在室內,一年中都可以作為產業,不僅不會再造成大量浪費,而且還可以積累經驗、精益求精、使得資源越來越豐富,同時通過市場調查,這種方式確實能帶來不錯的效益。

  各方支招

  建立冰雪藝術人纔庫

  紀連路(雕塑家哈師大藝術學院教授):我走訪過許多國家,發現所到之處很多人都知道哈爾濱有漂亮的冰燈,即使他們對中國知之甚少!這說明哈爾濱冰雕確實已成為黑龍江省最知名的文化品牌。直到現在,雖然中國乃至世界的許多北方城市都搞起了冰雪藝術活動,但許多國家在邀請冰雕展時,依然指名要哈爾濱冰雕,因為在人家心裡,哈爾濱纔是冰雕藝術的發源地,哈爾濱的冰雕藝術纔是世界最知名的品牌。

  然而,榮譽背後不是沒有隱懮。十幾年來,黑龍江省的冰雪藝術已經從發展走向成熟,但是近年來其發展的腳步卻放慢了許多。最主要的原因,是黑龍江省從事冰雕藝術創作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許多人雖然從業多年,但從未接受過正規的美術專業訓練,因為文化基礎和藝術基礎的缺乏,其作品還停留在追求各種『絕活』的層次上,其藝術性和思想性都比較薄弱;另一方面,由於近年來俄羅斯一些藝術院校的藝術家和學生們開始從事冰雪藝術的創作,使得俄羅斯冰雪藝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在一些國際冰雕、雪雕大賽中屢次衝頂,已經大有趕超我們的趨勢。

  我建議,目前當務之急是加強黑龍江冰雪藝術發展的後勁,除了對現有從事冰雪藝術創作的人員進行再培訓,加強其專業的造型基礎、創作意識和藝術含量外,還應該在哈市的藝術院校成立專門的冰雪藝術人纔培訓基地,甚至可以面向全世界招生,讓我們的冰雪藝術後繼有人。

  把冰雪節變成全民參與的地方性節日

  於美成(美術理論家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委員):如今,黑龍江省的『冰雪節』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很高,以至於每年的1月5日開始,大量外地游客就會湧入哈爾濱。然而,這盛大的節日在本地市民的眼裡卻只是一個旅游的節日,盡管全市放假一天,人們也只是逛逛商場、聚聚餐什麼的,有幾個人能真正融入到與節日有關的冰雪活動當中?

   

冬季裡的文藝舞臺分外熱鬧。記者 蘇強攝

  

冰上芭蕾激情上演。記者 杜懷宇攝

  我覺得不能怪老百姓的積極性不高,只能說我們在『冰雪節』的『節』字上做得文章不夠。既然是一個節日,就應該有相應的節日氛圍和節日活動,有全體市民參與的狂歡、游行、賽事和各種各樣的娛樂項目。我們能不能在冰雪節舉辦之前,搞一次全民征集、策劃、評選方案的活動?把冰雪節變成一個全民策劃、全民參與、全民同樂的地方性節日。許多國家的冰雪文化活動都是免費向市民開放的,因此他們的參與性很高。我們能不能在建造冰雪大世界的同時,為本地市民多開闢不要錢的冰雪娛樂場所,讓哈爾濱人真正感受到這個節日帶給他們的歡樂。

  加強冰雪文化的學術理論研究

  趙興斌(省建築裝飾協會副會長中國建築裝飾協會理事):我覺得目前有以下幾個方面工作要抓:一是加強冰雪文化學術理論工作,從文化現象、民俗、經濟、地域特色等方面對冰雪文化進行全面研究和探索,對冰雪文化活動要有長遠規劃,對其將來發展到什麼程度要有一個設想和奮斗目標;二是開展冰雪建築、雕塑等有關技術的專項研究課題。據我所知,目前黑龍江省冰雕工作者使用的工具還是幾十年前的鏟子,而來黑龍江省參加冰雪雕比賽的國外藝術家已經用上了電鋸、熱加工等許多先進工具和技術,其作品的藝術質量非常高;三是在冰雪文化活動中引入現代科學技術,運用聲、光、電等多種手段,增強冰雪文化活動的豐富性和娛樂性。四是提高冰雪文化活動的策劃和設計水平。任何一個成功的活動,都是好的策劃在先,就像劇本是一劇之本一樣。目前黑龍江省冰雪文化活動的策劃和設計隊伍像一個小圈子,總是那幾個『老人』,缺少新鮮血液的補充和優秀藝術家的參與。五是加強冰雪文化產品的開發。外地人到哈爾濱除了買紅腸,就是俄羅斯工藝品,如套娃。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請藝術家設計、開發一些雪娃、雪花、冰雪雕模型等本土藝術品。

  創建冰雪藝術博物館

  董鴻揚(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黑龍江省應該在哈市兆麟公園建一座冰雪藝術發源地的紀念碑,還應該興建一座冰雪藝術博物館,向世人展示冰雪藝術從起源到發展再到成熟的全部歷程,同時展出歷屆冰雪節上經典的冰雕、雪雕作品以及國際獲獎的冰雕、雪雕經典作品模型,讓人們在夏季也可以在室內欣賞到美輪美奐的冰雪藝術。要制作精美的畫冊,冰雪文化藝術影視片、風光片並制成光盤,冰雪節期間在旅游景點出售。還可以把冰雕和雪雕作品同城市雕塑結合起來,讓冰雪藝術不再成為『遺憾』的藝術。

  制作紀念碑式的冰雕作品

  王同君(畫家哈師大藝術學院國畫系副主任):近兩年,我陪同外地來哈的藝術家看過幾次冰燈,總體的感覺是每年的規模都在擴大,報紙上總是介紹今年的用冰量是多少,又增高了多少,又擴大了多少,其實這種變化只是量變,並未達到質變,因此難以吸引本地觀眾。設計者必須在冰燈的題材和表現形式上下功夫。

  就本身材質而言,冰雕不適合特別繁復的、精雕細刻的創作,尤其是它適合在晚上,同五顏六色的燈光結合起來,纔更具觀賞價值。因此,要發揮它的長處,就應該多創作一些簡潔的、抽象的、大輪廓的、紀念碑式的作品,這樣的冰雕纔會更具視覺衝擊力。而多年來,我們的冰燈在表現形式上一直是以具象為主,除了仿制大型建築,就是一些小品,很少有抽象的、剪影式的、浮雕等其它表現形式。或許有人認為老百姓接受不了抽象藝術,其實不然。幾年前美國雕塑家亨利·摩爾到北京辦展覽,其作品非常抽象,當時也有很多人擔心展覽不叫座,結果卻觀者如雲,反響非常好。可見,老百姓對藝術表現形式的多元性是有需求的。

  推出冰雪文化『動畫代言人』

  肖智慧(哈爾濱智慧動畫公司藝術總監):目前我們公司正在打造一部52集動畫片《龍娃》。這是一部介紹黑龍江自然風光,特別是冰雪文化的動畫片,通過『龍娃』到黑龍江尋找自己的家鄉,在參丫、棒槌鳥、雪花仙子等人的幫助下,走遍五大連池、鏡泊湖、興凱湖等各處名勝,最終明白整個黑龍江都是他家的故事,將黑龍江的自然風光賦予情感魅力。尤其注重開闢全國青少年旅游市場,為黑龍江旅游事業打造動畫形象『代言人』。同時,《龍娃》的衍生產品如龍娃玩偶、雪房子、冰雕等,還可以填補黑龍江省旅游市場缺乏特色紀念品的空白。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