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拍好風光片 牢記十個字
2008-01-11 13:12:3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1日電 關於風光攝影技巧有很多,以下10個字雖然不是具體的技術,卻比具體技術更具有實際指導意義。

  簡約

  形式簡約纔能傳達出一種意境。簡約的表現形式是藝術創作中最常見的,也是難度最高的表現手段。高度的濃縮和提煉是其突出的特性。

  有了簡約的構圖意識,在面對大千世界時,保留什麼,減去什麼,如何進行選擇,這些確實是個很大的難題,可以明確告訴大家,這也是一個沒有答案的題目。由於每個攝影者對自然的認識理解不盡相同,自然對於景觀的取捨也有著自己的評判標准。但是,相機鏡頭的包含范圍是有限的,將無限自然世界的某一局部框進取景器中,實際上就是對大自然的高度濃縮。

  平衡

  穩定和均衡是所有形象藝術都不能忽視的問題。穩定是指畫面中的景物沒有歪斜傾倒的感覺,均衡是使畫面左右兩邊看上去沒有一邊輕一邊重的感覺。

  視覺均衡的前提是視覺重量的均衡,而視覺重量均衡的規律是:大的比小的重,近的比遠的重,暗的比亮的重,動的比靜的重,清晰的比模糊的重,濃的比淡的重。總之,均衡不是景物在畫面中的平均排列,不是對等的重復。

  景物在畫面中可以一邊多,一邊少,也可以一邊大,一邊小,但視覺重量應差不多相等。注意,均衡不是絕對均衡,一絲不差,那樣會導致四平八穩,平庸、呆板。不均衡之中有均衡,不穩定之中有穩定,纔符合風光攝影構圖的要求。

  呼應

  呼應就是景物之間無論遠近或者左右,要有應答、關聯。

  在風光攝影中,景物與景物之間可以不相連接,但彼此之間不能沒有聯系,這種無形的聯系就是呼應。

  呼應可以是靜態的,也可以是動態的。前景中的小花與背景的遠山之間是一種呼應,空中的飛鳥與地面上的樹林也構成了呼應關系。

  聯系和呼應是目的,是使畫面中的景物有完整的統一感。這種呼應關系,可以是主體與陪體之間的呼應,也可以是主體與主體、陪體與陪體之間的呼應。無論哪種關系的呼應,他們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聯系。在風光攝影構圖中,掌握和處理好景物之間的呼應關系,對構圖的平穩性和整體性至關重要。

  節奏

  面對紛繁的萬物景觀,我們的腦子裡總是不斷地盤算著怎樣從雜亂無章之中理出和諧的因素來。這就是從無序之中尋求秩序,所謂的秩序也就是條理。

  中國繪畫裡有『疏能走馬,密不通風』之說,這是指對畫面的布局而言,也是構圖中運用簡與繁達到藝術境界的方法之一。風光攝影對景物要有所取捨,該簡的要捨之,該繁的要取之,使畫面有密有疏。簡不要簡而無景,而是把不必要的、多餘的景物去掉;繁也不是包羅萬象、無主次、無規律地全部取用,而是要有層次、有變化地將景物安排在畫面之中,做到繁而不亂。簡與繁的運用是相輔相成的,偏廢哪一方都不好。兩者結合,互相依存,纔有意趣。

  中心

  一張照片如果沒有明顯的佔壓倒優勢的趣味中心,觀眾看了就會迷惑不解,所以必須讓觀眾盡快地理解照片,立即看出重點之所在。

  許多初學者在拍攝風景時,沒有做出努力去確定趣味中心,而是隨意拍照,使得許多有意義的景物被忽略。當我們發現了一個拍攝題材,隨之心情十分興奮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專注於這一景物,而忽略了那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而這些因素足以破壞主體的感染力。

  排除乾擾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就是避免『包羅萬象』,具體地說,就是學會『割愛』。如果一個景物需要加以強調而使之居於優勢地位的話,那麼畫面中所有其他東西都應當排除,或者降低到次要位置。選擇作為趣味中心的主體以後,用什麼方法加強它,使它真正佔據優勢地位呢?可以求助於三個因素———布局、大小和對比。這三個因素偶爾單獨發揮作用,但經常共同發揮作用。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