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1日電 2007年10月1日,哈爾濱市阿城區通城街發生一起血案。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女兒面前,將女婿楊某殺死。透過這一案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其中所呈現出來的社會、家庭問題,以及其深刻的教訓,值得人們深思。
嫌疑人曾砸死同事
據阿城區警方介紹,李某今年54歲,曾經在監獄裡度過了18個春秋。1989年,脾氣暴躁的李某與同事玩牌,因為一把牌發生爭吵,他抄起板凳砸在同事頭上。當晚同事死亡,李某被判處無期徒刑。2006年3月,李某被提前釋放。
李某回家,得知妻子雖然沒有再嫁,但是在外面早已『有人』了。李某回家跟妻子商量,離婚可以,房子我也不要,你給我3000元錢,我再租個房子。妻子答應得挺好,可是第二天早晨卻失蹤了。女兒告訴李某,她媽去山東打工了。李某無奈,也只好出去打工。
家庭糾紛釀血案
據辦案人員介紹,2007年9月中旬,李某返回阿城。李某多次找女兒商量:你要是找不到你媽,就把這兩年的房租錢給我。或者把房照給我,原來的房子有我一半產權。李的女兒不同意。10月1日,李某帶著刀子和汽油,來到女兒的婆家。女兒、女婿回到婆家來過節,卻沒人跟他說話,親家也不搭理他,讓李某感到很沒有面子。李某擰開自己帶來的汽油桶,倒出一部分汽油。女婿楊某見狀,過來搶李某手中的油桶,李某順勢紮了楊某一刀。這時,楊某的父親迎過來,也被李某紮倒。隨後李某把汽油倒在客廳後點著,逃離現場。
悲劇發人深省
李某逃離後,他的女婿不治身亡。據辦案人員介紹,警方將李某捉拿歸案後,李某十分感慨。他說,一個人在監獄裡呆了18年,他沒有想到,自己已經變成他們的累贅。李某說,當天他是想嚇唬嚇唬女兒,纔帶的汽油和尖刀。見到女兒、女婿從外面回來,沒有帶他們的孩子,他知道妻子就在阿城,根本沒有出去打工。想到女兒、女婿合謀欺騙自己,他喪失了理智,於是面對過來搶油桶的女婿,他舉起了尖刀。
編後:刀光火影,親人成仇。縱觀事件的發生,殺人者魯莽、易衝動的性格,他對於家人的『積怨』,可謂引發衝突的直接導火索。同時,親人間缺乏理解、溝通,也是導致橫禍發生所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如果當事人在對待家庭糾紛時,能夠表現得理智、寬容,『殺親』的悲劇也許能夠避免。日常生活中,如何處理、對待親情,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血案落下帷幕,既留下沈痛的教訓,又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