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2日電 專家稱黃金期貨非大眾游戲百姓別盲目上『過山車』
備受矚目的黃金期貨9日在上海期貨交易所正式上市。
9日早8時30分許,哈市南崗區的王先生就趕到了位於西大直街上的大通期貨公司。他拿出自己的身份證,向公司的工作人員提出委托申請,簽署了《期貨經紀合同》,隨後到銀行開設了賬戶,繳納了20萬元的保證金。
之後,他又返回期貨公司,下載了期貨軟件。本來可以回家進行交易的他因為性急,在公司即開始了交易。上市首日掛牌價為209.99元/克,成交火爆。主力合約806開盤230.95元,早盤一度觸及漲停。9時36分,網上交易情況顯示開盤價230.95元;買價224.61元。王先生立即買了兩手。至9時42分,網上顯示賣價為225.65元,他又立即賣出。在短短五六分鍾的時間裡,他就賺了4000多元錢。
而市民趙先生則遭遇了平倉。當天早上他進場就買了兩手,因為是首次上線操作,買入時沒注意到賬戶內的保證金不足,結果跌了兩元錢就被提示要求平倉。
而市民李女士9日早盤235元買了3手,終盤時並未賣出。然而『期市』難料, 10日,繼第一個交易日高開低走之後,再次大幅下跌。收盤大跌4.27% ,盤中幾近跌停。李女士只好持倉觀望,後悔不已。
當天下午3時許,記者從大通期貨公司了解到,近一周來,每天來開戶、諮詢的投資者驟然增多,是平時的一倍多。當天在該公司營業廳進行黃金期貨操盤的市民有數十人之多,出現了爆滿的場面。同時,記者從天琪期貨公司了解到,至開盤當天,已有四百餘人開戶,而他們大多是原來的股民。
金價下跌10%,投資損失放大10倍 專家提示防范風險最關鍵
天琪期貨副總經理趙強說,參與黃金期貨風險不可小視。風險首先來自保證金。保證金交易,使得投資者可以以少量資金推動大額交易,只需投入一倍資金即可,參與相當於10倍價值的交易。但同時,也會將風險放大。只要金價下跌10%,投資者受到的損失就要放大10倍,也就等於所有保證金都沒有了。所以說,黃金期貨並不是一種大眾游戲。由於每手的保證金在2萬元以上,假如投資者投入了21000元做1手黃金期貨,那麼黃金期貨指數下跌1個點,都會面臨追加保證金的風險。如果在規定的時間內沒有增加保證金,那麼客戶的持倉就會被期貨公司按照合同的約定強制平倉。
另外,期貨的啟動是以毫秒來設置的,所以期貨的波動相較股票來說劇烈得多。如果投資者在交易中對後市繼續看漲,以215.00買入黃金期貨,在午後的14時左右,黃金價格突然跳水至210元,如果持倉方向與行情運動方向相反,那麼僅僅2分鍾的時間,損失的資金為(215.00-210.00)×1000=5000元。價格最低下探至190.00一線,在14時32分的時候,如果繼續持倉的話,浮動的虧損就為(215-190)×1000=25000元,也就是如果你僅僅用21000元的資金做一手黃金期貨的話,僅僅在這麼短的時間都可能將你所有的保證金虧光。
黃金期貨、實物黃金、紙黃金選哪種?專家:黃金期貨風險更大,適合專業人士
被投資者廣為看好的『黃金』理財,其實決非黃金期貨一種。僅目前市場上的交易品種就有實物黃金和紙黃金兩種。所以業內人士提醒,黃金可以說是一種長期投資品種,作為具有投資性質的商品,投資者應該更具理性,更有耐心,而不應當成為一種短期的投機行為。
據黃金分析師徐明介紹,在黃金期貨推出前,市場上的交易品種主要是實物黃金和紙黃金兩種,實物黃金是指購買金條、金幣等實物性質的黃金;紙黃金則是以賬戶記錄為主,通常不牽扯實物黃金。
實物黃金的買賣要支付保管費和檢驗費等,成本略高;黃金憑證式買賣俗稱『紙黃金』,其交易形式類似於股票、期貨這類虛擬價值的理財工具,炒金者須明確交易時間、交易方式和交易細則。
和實物黃金相比,紙黃金交割和變現更加方便,進入門檻低,不存在倉儲、運輸、保管和鑒定等方面的額外成本,而且交易紙黃金也不需向銀行交納管理費用,非常適合普通投資者。但是紙黃金是不能提取和交收實物黃金的。
對剛剛推出的黃金期貨,他認為黃金期貨合約交易具有較大的杠杆性,即以少量保證金推動大額交易,因此相比紙黃金和實物黃金而言,投資成本更低,但同時收益和風險都更大,適合那些具有相對豐富炒金經驗的專業隊伍進行中長期投資。
天琪期貨公司的副總趙強建議,作為普通投資者應拿出1/4左右的投資款用於黃金期貨,其他的可投資在其他領域,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以規避其風險。
而黑龍江省期貨業協會會長唐啟軍認為,作為保值和理財工具,黃金群眾基礎好,適合廣大普通投資者投資,但投資者應當一方面將黃金期貨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豐富籃子組合,另一方面,投資者應了解黃金知識,特別是黃金期貨的交易手法和交易策略,以期在黃金期貨市場上獲取穩定的投資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