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拍賣槌5年『敲』出4500萬--東方紅林業局木材競價銷售側記
2008-01-14 14:46:12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悅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14日電 近日,記者在東方紅林業局采訪,恰巧當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播放了我省拜泉縣公開競價轉讓林木的報道。面對電視報道,東方紅林業局工會主席李為方告訴記者,商品材拍賣的舉措該局早在5年前就實施了。5年多來,該局共舉辦木材競價拍賣會86次,平均加價65.33元/立方米,增收4595萬元。

  首開我省森工系統拍賣先河

  東方紅林業局木材競價銷售始於2001年末。這年,長期從事木材銷售工作的張雷調任該局局長。談起木材競價銷售的事,張雷說:『早就想引進國際通行的木材競價拍賣銷售方式了,只是沒有機會。』他給記者講了10餘年前在日本的見聞。

  當時,國內一些企業銷售給日本商人水曲柳6000元(人民幣)/根、山槐200元(人民幣)/根,張雷認為這已經是非常昂貴的『天價』了。但他到日本考察木材市場時卻看到,通過競拍6000元/根的水曲柳賣到了8.7萬元(人民幣)/根,200元/根的山槐賣到2.3萬元(人民幣)。這件事對張雷觸動很大。就任東方紅林業局局長後,張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實施商品材競價拍賣銷售機制。當年,該局就增加收入416萬元,木材平均售價提高45.2元/立方米。

  據有關專家介紹,林木和商品材銷售引進競價拍賣機制有其必然性,既科學又合理。專家說,木材屬於不定型產品,每一棵樹都是一個獨特的規格、一個不同的質量,因此,很難一個標准定價。過去,『一口價』不僅不准確,而且造成了木材資源的巨大浪費。

  拍賣撬動『又好又快』發展

  伽利略說,給他一個支點,他可以撬動地球,講的是『四兩撥千斤』的道理。而東方紅林業局正是通過商品材『拍賣』這個支點撬動起了整個林區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5年增收4595萬元是個什麼概念?

  林業局宣傳部長程曉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東方紅林業局現有人口45000人,在崗職工5852人。增收4595萬元就等於5年間林區人均增收1000元,在崗職工人均增收近8000元!

  2001年,張雷剛到東方紅林業局就任時,該局欠款7000餘萬元,職工9個月沒開工資。幾年來,通過實施木材競價銷售機制促進了整個林區的發展。據不完全統計,該局2001年增收1334萬元;2002年增收2585萬元;2003年增收516萬元;2004年增收2361萬元;2005年增收1639萬元;2006年增收4360萬元……

  『木材競價銷售不僅帶動了林區經濟的發展,而且通過「公開、公平、公正」機制的實施,樹立了形象,凝聚了人心,使整個林區人精神風貌發生了巨變,呈現出一種昂揚奮進的精神狀態。』作為木材競價銷售的首倡者和實施者,張雷感觸頗深。

  拍賣競價日趨規范化

  經過5年多的運行,東方紅林業局的木材競價拍賣銷售機制越來越成熟、完善。

  該局成立了木材競價領導小組。成員有主管經銷的副局長、紀委監察局、局工會、生產科、資源科、貯木場、木材科等部門的負責人,並邀請退休老乾部、老工人現場監督。每次競價會由木材科長掌槌競拍,林業局電視臺現場直播整個競拍全過程。事後,還要將競拍過程制成光盤存檔備查。

  不參與競價的客戶要想購買同等值的木材,一律在競價的基礎上每立方米再加30元。

  如果客戶和群眾對拍賣公平性有疑慮,隨時可以到財務科查賬。

  為了避免大戶壟斷市場,乾擾拍賣秩序,該局還規定,對暢銷材每次拍賣數量上限設定在200立方米,這就使一些資金量相對不足的小客戶也能夠參與公平競爭。

  拍賣機制實施之初,該局領導發現個別客戶欺行霸市。這些人坐在拍賣現場的最前排,他們舉牌時回頭張望,後面的人由於懼怕就不再舉牌了。自此,該局規定,競拍者在拍賣現場一律不准回頭,不准交頭接耳,不准打手機等。

  一次,兩個客戶為了200立方米的黃菠蘿競爭得非常激烈,雙方較勁兒連續舉了7次牌,價格明顯高出市場價許多,仍互不相讓。此時,主持競價的人為了保護正常交易,又不傷了雙方和氣,適時叫停,並將這些木材一分為二。

  在從東方紅林業局采訪歸來的火車上,遇到了在該局從事鉛筆板加工生產的劉先生。他說,他的企業在當地已經六七年了,之所以選擇偏遠的東方紅林業局建廠,就是看到了那裡的木材銷售公開、公平,作為外地人在那裡經營省心、放心、舒心……

  東方紅林業局實施的商品材拍賣競價銷售方式,受到了省森工總局的充分肯定。自2003年起,省森工總局作出決定,商品材銷售一律實行競價拍賣,否則不允許銷售。

  2004年至今,全省森工系統僅此一舉,即增收20億。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