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6日電(記者 高長利) 黑龍江省污染源普查工作開展以來,我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精心安排,普查前期准備工作取得成效。全省目前已初步確定工業源23693家,生活源83371家。近日,國務院污染源普查檢查小組對我省普查前期准備工作表示了認可:機構健全,責任明確,有組織保障,各項准備工作達到要求,達到了預定入戶調查條件。
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主管副省長為組長的黑龍江省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同時,在省環保局內設立了普查辦,內設綜合組、技術顧問組、監測技術組、現場調查組、數據處理組及農業組共6個工作組。截至2007年7月,全省縣級以上政府都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建立了工作制度。目前,全省共成立144個污染源普查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
為科學、准確地掌握重點污染源的數據,省普查辦對重點工業源監測名單進行了重新核對,並全面開展了省控重點工業源和伴生放射性污染源的普查監測工作。廢水源全年實現監測4次,廢氣源全年監測2次。目前,全省各市地2007年國、省控廢水、廢氣重點源監測工作已經完成,國家及省內的數據規范化上報工作也已完成。2007年8月,全省啟動放射性污染源監測工作,確定初查單位285家。目前,已實際初測單位267家,認定伴生放射性污染源39家,全部進行了現場采樣。
針對污染源普查業務性強的特點,我省嚴把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選聘質量關。從環保局、監測中心站、監察支隊抽調520名普查指導員,從環保、統計、工商、街道、環保助理員、在校大學生和大企業的環保人員中選出5230名普查員。為提高普查專業能力,我省分層培訓,通過課堂講解、思考練習、難點討論、輔導答疑及課堂模擬等靈活多樣的方式,對普查人員進行培訓,使其理解和掌握普查表填報要求。
全省各級普查機構協調工商、統計部門調出所有行業名錄,進行加工、分類、整理,將可能有污染物產生的行業列入清查范圍,形成『清查基礎資料庫(冊)』。組織開展入戶摸底工作,通過逐戶登門,拉網式的清查核實登記,全省共清查出工業源25795家,生活源87672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105家。經對清查結果進行審核、錄入、分類和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