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17日電 1月11日,在哈爾濱南崗區工大橋上,一輛奧迪轎車將一名正在作業的環衛女工撞倒,環衛工人經搶救無效死亡。死者叫時淑梅,56歲,是南崗保潔二大隊二小隊的工人。據肇事司機稱,當他途經事故地點時,看到前方橋護欄邊一名環衛工人轉身向路中間走去,因躲閃不及被自己的車撞倒。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2007年,環衛工人作業時遭遇交通事故84起,死亡13人,有72人在事故中受傷。
鬧市街頭,慘劇屢發生
2007年9月6日凌晨,香坊區哈平路遠大都市綠洲附近,一廂式貨車將一名環衛工人當場撞飛,環衛工人不治身亡;
11月15日清晨,南崗區學府路與自興街交口處,一名環衛工人騎自行車上班途中,被一輛貨車撞倒並拖行30餘米;
3月23日6時許,在哈市南崗區宣化街與長江路交口處,72路公交車將一名正在作業的環衛女工撞倒,傷者經搶救無效死亡……
環衛工人,給城市帶來了潔淨與美麗,自己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記者從哈爾濱市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了解到, 2002年以來,哈市每年都有六七十起環衛工人作業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環衛工人一直以來是交通事故中的高危人群。
哈爾濱市交警支隊事故處的乾警分析說,部分駕駛員的安全意識淡薄,行駛過程中處理緊急情況不當造成環衛工人傷亡事故是主要原因,但環衛工人普遍年齡偏大,安全意識差也是事故因素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哈爾濱市8區共分12個清掃保潔作業隊伍,環衛作業人員近7000人,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年人。
收入偏低,工作環境差
據悉,哈市有一線環衛工人7000多名,其中一半是臨時工,這其中還有30%的工人或年齡偏大,或身體殘疾。這支千餘人的老年掃街大軍,每天要工作八九個小時,賺取每個月300元到400元不等的收入。一位掃了10年大街的老環衛工人說:『乾的活兒最髒最累,收入最少。要不是生活所迫,誰來掃大街呢!』
在哈市南崗區清濱公園一帶工作的環衛工人陳大姐,邊清掃路面邊對記者說:『我們每天4時就得到崗,每天至少要工作9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陳大姐50歲,乾環衛工作已經五年。她說,有時剛剛掃完的街道又被行人扔了髒物,因此她受到小隊長的批評。她說,夏天的時候,要忍受陽光的暴曬,到了冬天就更加難過,刺骨的寒風像咬人,有時遇到下雪,還要通宵清雪。
低廉的薪水以及艱苦危險的工作環境,造成大量環衛工人的流失。記者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的環衛工人大多來自農民工,屬於臨時工性質,一個月只有360元的工資,住房、三餐等都得自己解決。
哈市香坊區城管局環衛科工作人員介紹說,近一段時期該區已有300多名環衛工人辭職改行,這給環衛工作正常運轉造成了一定困難。據了解,這些環衛工人被其他單位聘走後,有的還是做清掃員,工資漲到500元以上,用人單位稱城管局的環衛工人肯乾活兒,眼中有活兒,同時還有紀律性;有的人改行後,在花窖裡做培土、育苗、搬運等工作,月工資能超過700元。
增加投入,編織安全網
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孫教授為環衛工人安全保護提出建議,環衛部門應該購置、制作一批安全警示牌與安全島,在環衛工人作業時,將安全警示牌放置作業區30米至40米外,這能對駕駛員起到預先警示作用;另外在作業環衛工人周邊擺放安全島立柱,起到二次警示作用。其次,在每臺作業車上插警示旗,提醒過往車輛注意環衛工人在作業。
管理人員應該要求每名環衛工人作業時必須著裝上崗,並隨時檢查螢光條,一旦有失效或破損應立即更換。同時,教育環衛工人在作業時要迎著車輛行駛方向,以方便環衛工人盡早發現危險,減少事故率。另外還應為一線作業環衛工人投保人身意外傷害險,一旦環衛工人出現交通事故後,善後處理工作能使環衛工人或家屬滿意。
省社會科學院的董鴻楊教授認為,環衛工作不妨采取『科技興安』戰略,用先進科技手段來保護環衛工人的安全,同時對重點街路、快速乾道、高架橋等易發事故路段實施機械化清掃。
也有業內人士提出,落實最低收入工資標准,盡快改善環衛工人的待遇,也是穩定隊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