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齊齊哈爾1月18日奧運專電 第十一屆全國冬季運動會花樣滑冰比賽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由於花樣滑冰對場地冰面要求較高,因此一天賽程下來,場地的冰面常常要不斷『換裝』,保持『新鮮』。
記者在花滑比賽現場看到,每隔幾名選手比賽結束後,場內總有一臺長方形『收割機』來回奔忙。幾分鍾之後,凸凹不平的冰面便立刻穿上了『新衣』。
冬運會花滑館場地班長袁凱傑告訴記者,這臺酷似『收割機』的機器是用來『整容』的,也就是俗稱的『澆冰』。由於花滑場地的冰面溫度要一直控制在零下3至5攝氏度,厚度在4至6公分,因此為保證冰面達標,每隔幾名選手表演完之後,工作人員都要先拿小鏟子用雪將場地內出現的雪坑或者裂縫填平,之後用刨冰澆冰機在冰面上重新澆水制成一層新的冰面,而整個過程只需要10分鍾左右。
對於冰面多久需要穿一次『新裝』,袁凱傑解釋說,冰面澆冰的時間一般都是事先規定好的。按照國際慣例,任何花滑項目澆冰的時間都是在兩組選手比賽結束之後。至於具體是多少名選手之後,就沒有明確規定,要看參賽人數或每小組的人數。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