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有道,物不離道。』凡事皆須因循其道,纔可游刃有餘。人民政協只有把握發展規律,瞄准群眾意願,充分發揮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纔能做到科學履職。
當好『助推器』——
與黨政工作節奏合拍
這是人民政協的履職之要。
——為黑龍江『十一五』規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綱要謀策。在第九屆政協工作的開局之年,省政協組織200多位政協委員和部分專家學者論證《黑龍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綱要》,撰寫相關論文60多篇,發動和組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圍繞14個專題,撰寫調查報告和論文26篇。在東北網舉辦了『愛我龍江、共建小康』網上論壇,發表論文近百篇。通過省政協九屆二次常委會協商論證,形成了《關於論證<黑龍江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綱要>的建議案》,就科學確定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等七個方面提出了30多條建議,許多建議被省委、省政府采納。在第十三次常委會專題協商會上,組織委員討論了事關黑龍江長遠發展的《黑龍江省『十一五』規劃》,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和廣大政協委員通過各種形式先後提出意見和建議近千條,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協參政議政的熱情和責任感。——為搞好新農村建設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獻計。新農村建設的號角剛剛吹響,省政協即由主席、副主席帶隊,分赴全省半數以上的場、縣調研論證,經過常委會專題協商,形成的《關於推進地方與墾區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現代農業的建議》被省委、省政府采納,專門下發系列文件,召開啟動試點會議。這一思路建議還得到了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等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專門派農業部有關領導和專家學者到黑龍江調研有關問題。現在,全省已有1/3的區域實施了農墾與地方『場縣合作』。在全國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省政協主席王巨祿、副主席梁榮欣聯名以《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為主題進行了大會發言。此後,省政協把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建設問題作為2007年的重點調研課題來抓,牽頭組建了由省農墾總局、省農委、東北農業大學等9個部門和單位參加的課題組,經過半年時間的調研論證,形成了《關於在黑龍江省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建議》。與全國政協經濟委聯合舉辦了『現代農業與國家糧食安全』論壇,形成了《現代農業與國家糧食安全論壇紀要》,制作了《現代農業與糧食安全》、《專家論壇之聲》兩部光碟片。組團赴四川、陝西,就『成都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進行實地學習考察,對在黑龍江省規劃和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提出建議。這些都為促進黑龍江省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研究論證的深入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工作基礎,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領導和各個方面的好評,也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關注。
——為建設『哈大齊工業走廊』和振興老工業基地建言。構建『哈大齊工業走廊』,是省委為順應區域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快振興老工業基地步伐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省政協及時召開專題座談會,邀請有關專家學者,為此出謀劃策。座談會提出的把『哈大齊工業走廊』作為黑龍江深化所有制改革、促進非公經濟充分發展以及改革融資體制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轉變政府職能的試驗田的建議,被及時吸納到省委、省政府決策之中。在協助推進中,省政協多次組織委員視察園區,向港澳、海外客商推介重點投資項目,協商有關方面促進規劃和政策落實,為『走廊』快速進入高科技、新體制、外向型、生態化的健康發展軌道做出了貢獻。
省政協還會同哈爾濱、齊齊哈爾、雞西三市政協及東北網絡臺,共同舉辦了『振興能源裝備工業論壇』,使黑龍江人對能源裝備工業的認識和探索提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
——為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強區域合作盡責。在2005年全國『兩會』期間,省政協配合省委、省政府成功舉辦了港澳地區政協委員『話振興、謀發展』晚餐會,對黑龍江擴大對外開放和加強區域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為擴大區域合作,連續三年與遼寧、吉林、內蒙古政協共同舉辦『三省一區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發展論壇』,搭建了以政協委員為主體及部分專家學者參與的跨省區協作交流平臺,推動了省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論壇形成的很多成果建議被國務院和東北振興辦采納。還會同遼寧、吉林、內蒙古政協,聯合舉辦了『三省一區』區域生態建設論壇。始於2005年的『中俄區域合作論壇』,把目光放在了國家和地區間的交流合作上,三次論壇形成的《龍港俄自由貿易安排的戰略構想與初步實踐》等文件,有效地推動了龍港俄區域經濟合作的落實和招商引資工作。在《香港大公報》開闢的『龍港直通車』欄目,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黑龍江,關心黑龍江,積極投身建設黑龍江。
做好『代言人』——
關注民生、反映民意、體恤民情
這是人民政協的履職之本。
——從推動和諧社區建設入手關注民生。社區是反映群眾情緒的晴雨表,了解社情民意的信息源。省政協利用7個多月的時間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由主席、副主席帶隊,組織省政協機關的有關同志和部分委員深入到省內8個市、31個縣區的42個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民委,先後召開38次有政府部門、社區乾部和居民委等相關人員參加的座談會,通過常委會協商討論,形成了《關於全面加強我省社區建設的建議案》,省委、省政府適時召開全省社區工作會議,出臺了以省政協建議案為藍本的《黑龍江省關於加強社區工作的意見》。從社區入手進而擴展到鄉村開展的『平安龍江』,視察成果顯著,視察報告得到省委書記錢運錄的高度評價。民心就是一面鏡子,當社區的乾部職工紛紛給省政協寄表揚信、贈送錦旗時,讓黑龍江政協人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在積極反映社情民意中體恤民情。5年來,省政協共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7150條,編發《政協信息》、《信息專送》430期。其中《關於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的建議》在全國政協《政協信息專報》發表後,引起了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的重視,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副總理回良玉分別作了重要批示。政協信息為省委、省政府在進一步解決好農民工合法權益保護、企業的安全生產、就業再就業、公共衛生、食品安全、社會突發事件應急體制和機制建設等群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方面提供了幫助。特別是吉林石化雙苯廠發生爆炸造成松花江水體污染後,省政協立即召開部分委員和專家學者座談會,圍繞全面治理松花江、加速哈市第二水源建設、加大環境保護執法力度、制定哈爾濱水資源利用法規等問題,及時連續地以《信息專送》等形式提出了建議,許多建議被國家和省、市有關部門采納。
——以深入群眾扶貧幫困行動關愛民眾。5年來,省政協委員和機關乾部為幫建點賓縣經建鄉南王屯捐款650餘萬元、被褥200套和價值10多萬元的衣物,幫助建起20棟蔬菜大棚,幫4戶土坯危房的貧困戶建了新居,向村裡贈送了電腦、辦公設備和圖書,建農民文化活動室。最近又在幫助該村組建農機合作社,規劃落實新的增收致富項目。幫助幫扶對象齊齊哈爾車輛改裝廠50戶下崗特困職工排懮解難,使他們擺脫了困境。在2003年抗擊非典期間,港澳界委員捐贈給醫療部門10臺呼吸機,價值100多萬元。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培訓農村基層乾部500多人,為下崗職工和社會無業人員提供免費技術培訓1000多人次,深入群眾義診10多次,開展醫療專題講座20多次。2007年11月,在為受災群眾開展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中,2萬餘元的捐款和衣物再次展現了黑龍江政協人體恤民情、關愛民眾的高尚精神境界。
搭好『大舞臺』——
充分發揮委員主體作用
這是人民政協的履職之基。
——抓好『四型機關』建設。省政協抓住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貫徹落實中共中央[2006]5號文件的機遇,教育乾部職工克服用狹隘的權利觀看待政協和『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認識,按照『幫助決策、促進發展、推動工作、影響社會』的工作定位,提出了『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和諧型』的四型機關建設目標,正在努力把機關建成『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地方。按照政協章程要求,健全完善了省政協全體會議工作規則、常委會工作規則、主席會議規則、秘書長會議規則、專門委員會通則、提案工作條例、委員視察辦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規定等8個規章制度,從制度上保證了政協履行職能的規范化。專門召開常委會議研究學習貫徹中央5號文件精神,並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關於加強政協自身建設的若乾意見》,有力地推動了政協履行職能的『三化』建設。通過在委員中開展的『五個一』活動、在機關開展的創建文明單位和建設標准化優質服務機關活動,為政協委員和政協機關乾部營造了積極進取、爭先創優的氛圍,進一步調動了委員履行職能的積極性和機關乾部為委員提供優質服務的自覺性。在各專門委員會中普遍開展了以『抓住一項關系全局的課題進行重點專題調研,組織一次能夠明顯推進工作的專題視察,舉辦一場有各方面高端人物參加的專題論壇』為主題的『三個一』活動,提高了專門委員會的總體工作水平,使專委會工作更加活躍。加強視察、提案等委員活動的組織和協調服務。通過改進視察方式、創新工作機制、深化視察成果,發揮委員『諮詢建言、反映民意、民主監督』的作用。先後圍繞省內經濟發展環境、非國有經濟、大豆振興、殘疾人權益保障、縣鄉公路、邊境口岸經貿、農業科技、生態工程、司法行政、農村合作醫療體系、《民族區域自治法》實施、《殘疾法》貫徹、伊春林權制度改革、《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貫徹等50多項事關全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的戰略性問題進行專題視察。同時還加強了提案的征集、辦理、反饋和跟蹤落實,5年來共發動征集提案3560件,80%以上得到了采納和落實。2003年,農工黨省委提出的提案《關於實施『沃土工程』,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議》的有關內容,被列入國家防治東北水土流失的重點整治規劃。
——創新履職的方式方法。省政協堅持依靠實踐,不斷總結經驗,在履行職能中不斷創新,促進政協工作更加活躍和富有成效。在堅持和利用好常委會等常規形式協商議政的同時,進行了召開常委專題座談會、舉辦專題論壇等新形式的探討。在論壇的開法上也不拘一格。如『振興能源裝備工業論壇』就是集省、市政協組織、各級政協委員以及眾多專家學者的智慧和力量,分別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和雞西三個城市舉行的,采取邊走邊開、演講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形式,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為論壇取得預期效果增添了活力和感染力。在全委會和常委會的開法上也作了改進。如專題協商討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時,就采取了會中視察的方式,分別組織與會人員視察雙城、賓縣新農村建設,組織委員實地考察『三大動力』和『哈飛』公司科技創新情況,為委員參政議政提供了了解情況、增強實感、加深認識的機會,受到了委員的歡迎。省政協組織駐省會城市以外的省政協委員開展省內異地視察活動堪稱是又一項創新。5年來,先後圍繞國企改革、職工醫療保險、七臺河煤炭循環經濟發展、大興安嶺接續產業發展、牡丹江旅游產業發展、佳木斯對俄經貿等問題進行了14次異地視察,推動了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的貫徹落實,也促進了本地本部門的工作開展。已實行5年多的省政協常委和各黨派、工商聯負責人與省委、省政府領導的『直通車』制度,共反映50多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所反映的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公路建設、林區砍伐中齡林、教師所得稅征收等問題,都引起領導重視,得到省領導批示和落實。
政協參政議政,最終要把工作成果體現在落實與執行上。勤於思考的黑龍江政協人不把工作停留在辦會議、發文件、提建議的層面上,而是對所提出的重大建議和意見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問效。對重點提案實行主席督辦並進行調研和視察,在組織現場催辦同時對重點提案采取回訪檢查等方式進行督促,還把上年委員提出的重點提案的落實情況列為下一年委員視察的重要內容之一。對重點課題不局限於一次會議的協商討論,而是進行演進式和延伸式的探討,甚至跨年度地不斷深化研究。
『春風催桃李,碩果滿枝頭』。省第九屆政協5年來紮實的履職實踐,贏得了黨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擴大了人民政協的社會影響,也換來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和贊譽。在今天的龍江大地上,大有作為的黑龍江政協人正在黨的十七大精神引領下,在用無形的智慧性勞動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在科學履職的征途上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