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1月22日電 『在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環境裡,只要能在那裡常駐,就很了不起了!』提起常年駐守在我國最北邊陲的黑龍江北極邊防派出所,當地群眾沒有一個人不豎起大拇指稱贊的。
漠河縣北極鄉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北部,是我國的北極點,素有『神州北極』『天涯北角』之稱,年最低氣溫零下53攝氏度,一年內無霜期僅有86天。
『滴水成冰,吐痰成釘』,在這樣的高寒禁區,黑龍江公安邊防總隊大興安嶺支隊北極邊防派出所的9名官兵不僅紮下了根,更以愛民固邊的赤誠之心,書寫下了『駐守高寒禁區,為民服務無盲區;環境艱苦氣溫低,工作標准不降低』的座右銘,克服天氣寒冷、環境惡劣等困難,恪盡職守,扶危濟困,創造了平安、和諧、穩定的邊境環境。
『駐守高寒禁區,為民服務無盲區』
北紅村村民不會忘記,村裡丟了黃牛,北極邊防派出所的官兵曾冒著嚴寒幫助尋找。
2006年冬天的一個傍晚,在距北紅村5公裡處,漠河縣政府送給北紅村的『扶貧黃牛』走失了12頭。由於擔心黃牛會越境至江對岸的俄羅斯,心急如焚的村民報警求援。北紅村駐村邊防警官王強和王頻頻冒著零下50攝氏度的低溫外出幫助尋找。
『那天晚上的風像刀子一樣,邊防官兵硬是把牛一頭一頭地找到,交到我們手中。後半夜找到最後一頭帶崽母牛時,牛已經凍得趴在雪地裡不能動了。牛都凍得那樣,人得凍成啥樣?』北紅村的王春老人說。
那天夜裡,王強凍得癱倒在雪地裡,雙腳鑽心地疼痛。『我們把他抬回村委會,他的鞋襪都凍在腳上脫不下來了,憑經驗我們覺得他的腳保不住了。這麼年輕的孩子,沒了雙腳怎麼辦啊?』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王春眼含熱淚。
『當時,我吃了10片止痛片纔勉強忍住疼。村裡幾個老人一邊用當地傳統方法為我暖腳,一邊掉眼淚。可能是感動促進了血液循環,我的腳竟然保住了。』說起往事,王強記憶猶新。
北極中心小學的27名小學生不會忘記,在風雪呼嘯的雪夜,他們乘坐的客車衝下公路卡在大樹中間,是邊防官兵頂風冒雪將他們救出。
『危急時刻,他們就像北極光一樣閃耀在冰天雪地裡,照亮我們回家的路,溫暖我們被凍僵的心……』在北極中心小學的一次主題班會上,孩子們這樣贊美邊防官兵。
北極鄉80多歲的殘疾老人李德祿不會忘記,是派出所領導親自到有關部門協調,為其辦理了低保。李德祿是20世紀50年代的老勞模,與50多歲的傻侄子相依為命,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這麼多年了,黨沒有忘了我啊!』拿到第一筆低保金時,老人老淚縱橫。
1984年到2006年間,北極邊防派出所官兵平均每年參加大小規模的雪災搶險救援55起,共挽回經濟損失3000多萬元。『只要邊防官兵在,就是大災也不怕!』北極鄉鄉長劉文忠說。
愛民打造固邊『安全網』
北極鄉的老百姓更不會忘記,正是由於邊防官兵的辛勤工作,纔有北極鄉現在良好的社會治安形勢。
『這裡老百姓外出時,房門根本不上鎖,只用竹筷子或小木棍往門上一插就走。誰家自行車沒了既不報案也不找,因為他們知道不會有人偷的,准是親朋好友有事臨時騎走了。因為知道沒人偷盜,北極村的很多自行車都不安鎖。』北極鄉副鄉長賴春霞這樣描述當地治安狀況。
邊防官兵心裡最清楚,這樣的治安狀況來之不易。北極所轄區戰線長,交通不便,而每年三月的國際汽車拉力賽、六月的北極光節、八月的都柿果采摘期,動輒數萬人雲集,是治安的高風險期,更是對北極邊防派出所的艱巨考驗。每到旅游旺季,官兵們便全力以赴投入工作,他們扛著行李、糧食,拎著煤氣罐,上山一住就是十天半月。
在北極鄉,無論發生什麼事,邊防官兵立刻就知道大概情況,而傳遞『情報』的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轄區,每個居民都是維護社會治安邊防的主力軍,而愛民就是打造『安全網』的基礎。
家住吉林省白山市的王貴軍老人,經多方打聽,得知失散多年的妹妹就在北極鄉,可當他風塵僕僕趕來時卻怎麼也找不到。幾乎絕望的時候,他看見了『有困難找邊防派出所』的標語牌。老王來到派出所,民警熱情地接待了他,通過戶籍電腦很快找到了其妹妹王貴萍的信息和住址。
可當到達王家時纔知道她已搬走,新家在什麼地方鄰居也說不清,只說可能在北紅村。這可難壞了老王,100多公裡的山路,即便是性能良好的越野車也要開4個小時。『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派出所的困難再大,也是小事』,所長范坤義立即驅車頂著漫天大雪,終於在北紅村找到了老王失散多年的妹妹。
王貴萍一家十分感動,此後村裡治安有個大事小情都跑在前面。
愛民纔能固邊。經過多年的努力,北極邊防派出所摸索出了適應林區特點的治安聯防機制,有效彌補了村屯偏遠、戰線拉長、警力不足、觸角延伸不及的弱點。截止到目前,北極鄉80%的村屯實現『零發案』,『兩搶、兩盜』案件控制率達100%,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將各種可能導致治安甚至刑事案件的矛盾化解在基層。
『艱苦磨煉是一生的財富』
一代又一代北極邊防官兵紮根北疆,以所為家,堅強地守護著這片凍土的安寧。在北極所工作過的邊防官兵眼裡,這裡艱苦磨煉的經歷是他們一生的財富。無論是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是對親人的思念,都動搖不了他們紮根北極、戍邊為民的信念。從所長到普通乾部,幾茬幾任,沒有一人提出過調離。艱苦的環境是錘煉精兵的熔爐。近年來,先後有8名『老北極』走上營級單位主官崗位,有的還當上了團級單位軍政主官。
北極邊防官兵所做的一切,祖國人民沒有忘記。在北極邊防派出所的榮譽室裡,『全國優秀公安基層單位』『群眾工作標兵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基層建設標兵單位』、集體三等功等數十塊牌匾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澤。這些榮譽,記錄著光榮,承載著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