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3日電 題:『三農』牽動委員心系列報道之一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東北網記者印蕾 杜筱 劉蕊
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
『三農』始終是關乎全局的大事。
『要進一步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要始終堅持。』在代省長栗戰書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今年的『三農』工作提出了上述目標。
會場內外,『三農』也成為出席省政協十屆一次會議的政協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
三農熱點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
【政府工作報告亮點】認真落實各項惠農富民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突出抓好以農田水利為中心的農業基本建設,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擴大水田面積,發展節水灌溉,搞好旱區治理。
【委員建言】隨著國家稅費改革的深入,由於國家和地方財政投資沒有明顯增加,農民出資出勞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又受到制約,造成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大幅減少。
為此,民盟省委在提案中建議,應保證糧食主產區大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我省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在實行『一事一議』後缺少了農民投工這一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投入減少了三分之二多,靠省級和縣級財力難以解決這個缺口,應積極爭取國家支持,以保證糧食安全計劃的實施。同時,省級財政應加大投資以保證中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市縣財政應保證工程管理維護費用。
![]() |
資料圖片
【政府工作報告亮點】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提高農業水利化、農機化和信息化水平。
【委員建言】今後我國農業發展可能出現的大趨勢為『從農業現代化走向農業信息化,從現代農業走向信息農業。』
為此,九三學社省委在提案中建議,應充分發揮農業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疊加效應』和『倍增效果』,實現跨越式發展。把發展縣域經濟,帶領農民致富作為農村信息化的重點。在整個農村信息化傳播過程中,應以縣域經濟信息化為主體進行網站建設。結合我省本地農業、農村實際,圍繞本地各鄉、鎮、村農副產品的特點,建設以農副產品產銷、招商信息、各縣勞務信息、外出務工人員檔案及培訓信息等內容為主的主力網站,直接把本地農業經濟與市場連接,使之成為本地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從而取得最佳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三農熱點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
![]() |
資料圖片
【政府工作報告亮點】大力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委員建言】省政協委員、省農墾總局科技局局長王亞軍認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途徑之一就是要走『集成創新』之路。要把農技推廣體系建立起來,通過集成、整合、提昇,形成長效機制。目前,省農墾系統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可達到60%—70%,地方比農墾低一些。『照此看來,我省糧食增產的空間還很大』,王亞軍委員信心十足地告訴東北網記者,『將現有農業技術水平推廣應用到位,我省的糧食產量可在現有基礎上增產15%。』
【政府工作報告亮點】推進農業科研院校與各縣(市、區)深入開展科技合作共建,加快科技入戶。
【委員建言】民建省委在提案中建議,在重點村屯實施農村科技特派員制度,以主導產業和縣域特色產業確定主攻方向,圍繞『實施一個項目,推廣一項技術,帶動一批農戶,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通過實施實用技術、推廣優良品種,解決科技與生產脫節的問題,建立以各類農業專家和科技人員為主體、以廣大鄉土人纔為基礎的基層科技服務網絡,解決農村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務『缺位』這一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癥結問題。農村科技特派員的選派應根據農村需求,從政治思想表現好,有較強責任心、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特長或專門技能的科技人員,縣鄉農技人員和有農村實際工作經驗的拔尖鄉土人纔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