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政府工作報告摘要:2008經濟社會發展亮點
2008-01-24 10:30:0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4日電 題:政府工作報告摘要:2008經濟社會發展亮點

  過去五年成績

  7077.2億元經濟登上新臺階

  五年來,全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5%,2007年達到7077.2億元,比上年增長12.1%,比2002年增長72.5%;2007年地方財政收入實現579.2億元,比上年增長20.8%,比2002年增長1.2倍,是財政形勢最好的時期。

  793億斤現代農業建設成效顯著

  2007年糧食總產達到793億斤,創歷史新高。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2%。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建成通鄉通村公路4萬多公裡,解決了133萬人的飲水安全,15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

  2871.9億元工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2007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871.9億元,利稅1774.3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倍和1.8倍。裝備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制造能力明顯提昇,天然氣勘探取得重要突破。

  425億元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積極培育壯大旅游支柱產業,2007年全省旅游總收入425億元,比2002年增長1倍多。會展經濟迅速發展,『哈洽會』已成為國際性的經貿盛會。2007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2331.1億元,比2002年增長95.9%。

  2808億元非公經濟發展良好

  2007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2808億元,比2002年增長1.7倍,年均增長21.6%;繳納稅金240億元,比2002年翻兩番。非公有制經濟佔全省經濟總量的比重提昇到39.6%;對外貿易額佔全省外貿總額的80%。

  173億美元對外開放實現新突破

  2007年對外貿易總額實現173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2.9倍,成為中西部地區第一個進出口總額超百億美元的省份。其中對俄進出口總額佔全國的22.3%。

  2000億元創新能力增強

  2007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000億元,比2002年增長3倍。五年累計獲國家科技獎89項;哈大齊工業走廊啟動面積達到76平方公裡,完成投資380億元,260個項目建成投產。

  88.5萬公頃環保取得進展

  五年共完成造林88.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3.6%。全省單位GDP綜合能耗降低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0.5%,全面完成了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

  330萬人民生明顯改善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累計新增就業330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98萬人。全省城市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到752個,比2002年增加583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全面推開,農民參合率達到92.1%。

  4132元生活水平提高

  在全國率先取消了農業稅和面向農民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五年累計減輕農民負擔207.8億元。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32元,比2002年增長71.8%,年均增長1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45元,比2002年增長67.9%,年均增長10.9%。

  未來五年目標

  要切實增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到2012年,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300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200美元,經濟總量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發揮比較優勢,突出自主創新,進一步壯大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基本形成特色經濟體系。第三產業、非公有制經濟、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明顯上昇,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高,經濟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要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加快建設現代市場體系,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的新格局。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建立起開放型經濟體系。

  要加快發展社會事業,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文化、教育、科技、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保持較高的就業率,城鄉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進一步和諧穩定。

  要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突破。初步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一定規模,生態環境和城鄉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

  經過五年的奮斗,努力使黑龍江省成為新型工業化程度大幅提高,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省份;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更加良好的省份;成為人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的省份;成為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社會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省份;成為對外更加開放,在國內外影響力顯著提昇的省份。

  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發展服務業,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推動結構優化和產業昇級,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強化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向實現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的『五個突破』、『一個跨越』的戰略目標紮實邁進。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外貿進出口額增長2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2%以上,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4.5%以上,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1.2%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略有下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7%;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6%以內;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4.5%左右。

  經濟社會發展八項工作

  (一)認真貫徹中央宏觀調控政策,保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二)努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四)積極推進產業結構優化昇級,大力發展二、三產業。

  (五)加強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

  (六)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推動經濟協調發展。

  (七)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八)加快推進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觀點:經濟健康快速發展

  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和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的要求。

  亮點

  1、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防止經濟出現大起大落。

  2、進一步加強經濟發展的協調性,全面抓好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發展,全面抓好投資、消費、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全面抓好科技創新能力、勞動者素質、管理水平的提高。

  3、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財政性資金重點投向『三農』和社會事業、社會保障等公共領域。

  觀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由主要依靠物質投入推動經濟增長轉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科技創新。

  亮點

  1、支持100家企業建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後工作站。

  2、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信息網、科技創新服務中心、大學科技園及多種類型的孵化器。

  觀點:科技特色產業

  加快科技特色產業基地建設。

  亮點

  1、依托佳木斯海綿鈦生產加工項目建立鈦合金研發基地。

  2、依托東輕、東安等集團公司建立哈爾濱鋁鎂合金科技產業基地。

  3、依托黑河俄電工業園區建立硅基新材料研發基地。

  4、依托哈電集團等建立核電裝備研發基地。

  5、依托哈醫大、中醫藥大學、中醫研究院和哈藥集團等建立新藥研發基地。

  觀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進一步加快哈大齊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和國家級、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使其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快速成長的『隆起地』。

  亮點

  1、加快建設哈爾濱松北區國家級生物產業園區。

  2、繼續辦好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民營科技企業示范區。

  3、進一步確立資源精深加工與發展新興產業並舉的發展方式。

  觀點:農業基本建設

  認真落實各項惠農富民政策,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投入,突出抓好以農田水利為中心的農業基本建設,加快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擴大水田面積,發展節水灌溉,搞好旱區治理。

  亮點

  1、新增高產穩產農田200萬畝。

  2、『兩江一湖』水稻基地建設和西部旱區節水灌溉工程盡快啟動。

  3、大力支持農機合作社和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新建農機合作社250個。

  觀點:新農村建設

  以增加農民收入和解決農村水、路、電、能、醫、教、住、保為重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亮點

  1、今年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2萬公裡,解決1600個村屯、8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2、大力發展農村清潔能源,啟動11個農村水電電氣化縣、6個小水電替代燃料工程和一批沼氣項目建設。

  觀點:優化農業內部產業結構

  調整優化農業內部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農業生物產業、優質糧食產業、綠色食品產業和農牧產品精深加工,多渠道轉移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亮點

  今年畜牧業佔農業總產值比重再提高2個百分點,實現轉移農村勞動力500萬人,收入260億元。

  觀點:重大技術裝備

  裝備制造業要提高重大技術裝備成套化、高技術化和國產化水平。

  亮點

  1、以哈電站集團為依托,重點開發研制大型抽水蓄能機組、大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機組、不同等級的風力發電機組和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今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以上。

  2、以一重、佳煤機、雞煤機、齊重數控機床和二機床等為依托,重點開發研制冶金、石化、礦山裝備,大型電力設備鑄鍛件,重型數控機床等,建設我國最大的重型機械裝備制造基地。

  3、以中航二集團在哈企業為依托,重點推進哈飛與法國空客、歐洲直昇機公司、巴西飛機公司的合作,開發和擴大新型多用途飛機、直昇機和支線客機,推進東安三菱與日本三菱公司、哈飛汽車與國內較大汽車集團的合作。

  觀點:現代服務業

  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努力擴大消費需求。

  亮點

  1、高度重視服務外包業的發展,加快建設大慶產業園和黑龍江軟件園兩個服務外包基地示范區,服務外包總收入增長50%。

  2、大力發展會展經濟,積極推動哈洽會、綠博會、木博會等重要會展擴大規模、提昇檔次,創建北方會展品牌。

  觀點:大項目帶動戰略

  深入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引導投資向民生工程、社會建設、優勢產業、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等領域傾斜。

  亮點

  1、今年億元以上建設項目安排750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力爭突破3500億元。全省重點推進200個大項目建設。

  2、抓緊開工、加快建設漠河、大慶、雞西、伊春等四個支線機場,哈爾濱至大連高速客運鐵路專線黑龍江省境內路段、哈大齊城際客運鐵路專線等5條鐵路,大慶至齊齊哈爾高速公路等6條高速公路,完成五常至省界、東寧至老黑山省界等出省公路連接線;改造哈爾濱至大慶高速公路和同江、黑河兩個港口,竣工松花江大頂子山航電樞紐工程,力爭開工建設中俄同江跨江鐵路大橋。

  3、抓緊謀劃和開工建設哈飛空客復合材料制造中心、大慶120萬噸乙烯、佳木斯3萬噸海綿?、雞西和達連河180萬噸甲醇轉60萬噸烯烴、鶴崗120萬噸甲醇等項目。

  4、抓緊開工、加快建設哈爾濱群力熱電廠等12個大中型熱電聯產、省危險廢物處理中心等39個垃圾處理、佳木斯西區等40個污水處理項目。

  5、抓緊開工、加快建設七臺河桃山等大中型水庫及20處灌區續建配套節水改造工程。

  觀點:區域經濟布局

  優化國土開發格局,完善區域政策,促進生產要素向不同的功能區集聚,優化區域經濟布局,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要繼續推進『四大區域經濟板塊』建設。

  亮點

  1、哈大齊工業走廊推進體制創新,強化招商引資,建設成為新體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態化的新型工業園區。

  2、東部煤電化基地要穩定煤炭產量。要加大南送電力通道建設,加快甲醇、烯烴、二甲醚等一批煤化工建設,加強煤層氣、煤矸石等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

  3、沿邊對外開放帶要加快進出口加工園區、互市貿易區建設,推動對外貿易加快發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4、大小興安嶺生態經濟功能區和森工林區要加強生態保護,壯大綠色食品、北藥、生態旅游、風電水電綠色能源等生態特色產業。

  5、構建哈爾濱大都市經濟圈,發揮其龍頭牽引作用;加強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發揮其輻射帶動功能。

  觀點:生態文明

  強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讓青山綠水成為儲蓄的GDP,讓藍天沃土成為永恆的不動產,讓能源資源得到永續利用。

  亮點

  1、在重點企業開展節能降耗對標達標活動,列入全國千家重點耗能企業的27戶企業實現節能66萬噸標准煤。

  2、全面啟動沿江水源工程和城鎮污水、工業污水治理項目。

  3、加強環評審查、提高准入門檻,依法堅決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落後產能、工藝和設備。

  4、抓好七臺河市國家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工作。

  5、完成人工造林80萬畝,封山育林40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40萬畝,組織開展生態農戶建設167萬戶。

  觀點:國有企業改革

  繼續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加快規范和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亮點

  推動龍煤、齊二機床等企業上市融資。

  觀點:全方位對外開放

  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不斷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亮點

  1、深入推進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

  2、抓緊推進對韓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

  3、大力推進與美國、日本、歐盟、南美、新西蘭、澳大利亞、東南亞地區、港澳臺地區的合作。

  4、實施品牌戰略,新增15家境外商標注冊企業,新增50家國際標准認證企業。

  5、吸引國際大集團的地區總部和分支機構落戶黑龍江省。

  觀點:非公有制經濟

  進一步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

  亮點

  1、形成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力爭新增年營業收入億元以上企業20家。

  2、扶持出口型骨乾企業做大做強,力爭非公有制企業的進出口額佔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再提高5個百分點。

  3、2008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總量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43%。

  觀點:十項民生工程

  重點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今年要突出抓好十項民生工程。

  亮點

  1、就業再就業工程,解決60萬人就業再就業,其中困難人員就業10萬人。

  2、扶貧工程,解決20萬貧困人口脫貧。

  3、住房解困工程,解決7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改造農村土坯茅草房9.8萬戶、820萬平方米,新建廉租房1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120萬平方米。

  4、棚戶區改造工程,解決8萬戶居民住房條件改善問題,改造棚戶區面積400萬平方米,爭取啟動伊春林區棚戶區改造。

  5、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工程,新增熱電聯產供熱面積2100萬平方米,解決冬季取暖問題。

  6 、城鄉居民生活保障工程,提高城鄉居民低保、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優撫對象及其他特困群體的保障水平,年底前全部解決國有企業歷史拖欠工資問題。

  7、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工程,城鎮醫療保險覆蓋面擴大到所有從業人員,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擴大到全省50%的市縣,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人口覆蓋率達到75%。

  8、公平化教育工程,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9、文體繁榮工程,重點支持鄉鎮綜合文化站和全民健身活動場館建設,開工建設省博物館新館。

  10、『平安龍江』創建工程,重點支持煤礦安全生產和森林防火設施建設,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