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代表『破題』:百姓看病難,究竟難在哪兒?
2008-01-25 12:42:36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5日電 題:代表『破題』——百姓看病難,究竟難在哪兒?

   記者 張昭

  一提到去醫院看病,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醫院摩肩接踵的人流;說到看病,幾乎每個人都怨言滿腹。而醫院作為醫療的終端環節,成了矛盾的最後集結地。

  那麼,看病難,究竟難在哪兒?

大醫院少
周晉代表

  

  『看病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醫院還少。』省人大代表、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周晉說,正常的看病『流程』是,小病進社區,一般病癥去縣區醫院,疑難病癥上大醫院,找名醫治療。而現在的情況,患者是無論什麼病都奔大醫院,使大醫院『人滿為患』。

政府投入不足 社區醫院未成品牌
蒙恩德代表

  

  省人大代表、哈爾濱第八醫院院長蒙恩德說,我們是二甲醫院,政府投入不足,財政撥款缺口很大,員工開資還要靠自酬。我們的收入,要解決醫院的日常開銷,更新、添置設備,聘請專家很難做到兼顧。我們尚且如此,社區醫院更因資源有限,受醫生數量和素質局限,短時間內難以形成品牌效應。

醫保網絡還不完善
蔣小萍代表

  

  『我是來自農村的代表,我們農民最怕得病,也最犯愁看病。』蔣小萍代表說,現在農村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負擔太重了。農民家庭的孩子,父母、爺爺奶奶等沒有退休金,沒有醫療保障。一旦他們患病,喪失了勞動能力,醫療費用和生活費用的大山就會壓也下來。所以,小病不看,或自己找點藥吃,最終,小病變成大病,再去大醫院看,反而花費更大。

  找到『病灶』,就好『下藥』

  宏觀調控化競爭為整合

  周晉說,目前國家的醫改政策尚未出臺。我們依舊在『摸石頭過河』。哈一大醫院在某些方面的嘗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我們建立了大橋分院,形成專家定期出診,並把院使用過、能保證正常的檢查、治療,但因為技術更新而淘汰的醫療設備,無償配置到分院和縣醫院去。提昇了醫院的『軟硬件』,附近居民可不出社區就可看病。

  周晉代表建議,盡快建立轉診制度,使醫院輻射區范圍內的居民就近就醫。並通過政府的宏觀調控,化競爭為整合,使醫療資源得到合理配置。

  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

  『我們醫院專家少,但我們「硬件」過硬,我們認真,我們用溫馨的服務使病人克服心理上的「看病難」,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系。目前,我們每天住院病人都在200人以上,冬季是一些常見病的高發期,我臨來開會前,剛買了100張折疊床,我不能讓病人住板凳吧?』蒙恩德代表談到如何緩解『看病難』時,提出醫務人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同時,他建議,政府盡快出臺相應政策,使三甲醫院的專家定時定期到社區醫院出診成為制度,並有專門的部門來抓落實。

  完善醫保體系

  蔣小萍代表等代表建議,集中精力解決農村及城市低收入家庭的看病貴問題。進一步擴大醫保覆蓋面,讓醫保『陽光』照耀更多的群眾,使更多群眾不再因『看病難』而煩惱。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