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關於建設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三江平原基地建議
2008-01-25 16:38:4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省政協委員、佳木斯市政協主席 高景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

  各位委員:

  ?在黑龍江省建設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龍江經濟、惠及龍江人民的戰略抉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一、三江平原率先建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基地的優勢?三江平原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建設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戰略部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應該作為重要基地先予扶持,先行發展。「

  ?(一)穩定的糧食產量使三江平原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三江平原地區現有耕地面積約7000萬畝,年生產糧食能力約為1000萬噸,商品率高達70%以上,每年能夠穩定地為國家提供不少於700萬噸的商品糧,佔全省商品糧總量的25 %以上,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穩定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使糧食產量及品質的提高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三江平原氣候溫和,雨量適中,適合於水稻、玉米、大豆等多種農作物的栽培;土質肥沃,生態環境優良,能夠保證農產品的優良品質;耕地平坦,集中連片,適宜機械化耕作;土地產出率潛力巨大,中低產田佔耕地總面積的60%以上,改造後可增產糧食100多萬噸;依江傍湖,水量充足,除了豐富的當地水資源外,還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裡江等過境水量沒有利用而流入境外,其中三大江河的年平均過境水量,僅佳木斯地區就多達3500億立方米。所有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使三江平原這片黑土地無論是提高糧食產量,還是提昇糧食品質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三)『場縣共建』,發展現代農業的時機日益成熟。三江平原區域內的二十多個市、縣和四十多個農墾系統的國有農場,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特別是在糧食生產上自發地形成了一種十分默契的合作關系。農墾系統的經營管理機制及其機械化作業等先進的生產方式,對縣、鄉村發展現代農業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時機日益成熟。

  ?二、對三江平原建立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基地的建議?我們認為在三江平原率先建立起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基地,能盡快拉動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全面實施。

  ?(一)建立協調機制。建設三江平原基地,是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涉及整個三江平原的系統工程。一是要成立以相關市、縣和農管局、農場為主體的三江平原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在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堅持區域資源統籌利用、行政管理協調配合的原則,按照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建設的總體要求,從三江平原實際情況出發,整合管理資源,強化綜合協調職能,具體負責三江平原地區的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基地建設工作。二是在生產經營方面,堅持以農業產業化為紐帶,以品牌建設為載體,以政策調控為保障,以經濟規律為准則,發展完善符合現代農業要求的新型利益聯結機制。緊緊圍繞發展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這根主線,堅持風險共擔、利益均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基地和市場共建、規劃和政策共有,將三江平原地區的農業經營主體優化組合成利益共同體,形成專業化分工合作、區域化協調發展的經營機制。?(二)制定發展規劃。三江平原基地建設是一項全領域、多層面、多體系的建設工程,應該高起點、高標准地編制好發展規劃。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管理區域化。按照黑龍江現代農業綜合試驗區的總體框架,以資源分布特點為依據,結合經濟社會的發展基礎,對三江平原區域內的農業生產資源、產業布局,以及社會事業發展等進行規劃整合,在宏觀管理上實現農業生產領域的一體化調控。從而,改變農業組織及農產品生產加工分散經營、層次不高的狀況,做到區域化管理、規模化經營。

  ?二是經營產業化。要從農業資源和產業基礎的實際情況出發,對龍頭企業布局、種養基地的確定,以及品牌戰略的實施等進行統一規劃。建設高標准的農業產業化基地,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因地制宜地培育主導產品,推進優勢產業向貿工農一體化的優勢產業集群方向發展。

  ?三是耕作機械化。要結合三江平原實際,全面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把耕作機械化納入基地建設規劃。采取財政支持、稅收優惠、金融扶持等措施,促進多層次、多渠道農機投入格局的形成。

  ?四是服務社會化。要按照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總結經驗,創新方法,制定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鼓勵供銷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發展多種形式的產前、產中、產後的社會化服務事業,在三江平原地區建立起以政府職能部門服務為主導,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為骨乾,以各類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服務為補充,包括農業技術推廣和信息網絡建設在內的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

  ?五是生活城鎮化。試驗基地的規劃不僅包括發展現代農業的管理性、經營性的架構,還應對農村人口的轉移以及區域內城市群的發展模式、小城鎮布局及社區建設等等做出規劃設想。要通過實行戶籍改革、土地經營方式改革等一系列措施,消除阻礙人口自由流動的各種阻力,切實把發展現代農業與農民向城鎮集中轉移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三江平原區域內糧農生活城鎮化、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

  (三)出臺配套政策。[HTF]建立政策扶持機制是試驗基地建設的重要保障。建議省和國家針對三江平原試驗基地的建設,制定和完善一攬子政策予以扶持,以保證各項工作順利而有效地實施。

  ?一是產業政策扶持。著眼於促進東北粳稻、玉米、大豆等三江平原優勢農產品的培育生產,針對有關高效生態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以及鼓勵探索新的土地經營模式,實現農田連片耕作等,出臺整體配套政策。此外,凡是國家、省投資或需要國家、省核准或批准的重點涉農產業項目,以及相關科技項目基金等,在同等條件下應該優先考慮安排三江平原試驗基地。

  ?二是財稅政策扶持。通過采取投資稅收減免、再投資返還等方式,對農副產品加工及其高技術產業實行稅收優惠;對重點龍頭企業從事種植業、養殖業、農林產品加工等可緩征企業所得稅;調整龍頭企業用電、用水價格;增加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支付規模,在農業基礎設施和小城鎮建設,以及義務教育、社會保障、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公共安全等方面,對三江平原試驗基地予以傾斜。

  ?三是涉農項目資金打捆實施。建立以規劃定項目、以項目定投資的支農投資管理制度,完善支農投資協調機制。在三江平原基地內,將農業綜合開發、農機裝備、種子工程、科技扶貧、退耕還林、生態環境建設、新農村建設等涉農項目及資金配套打捆,統籌落實,以加大政策資金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四)突出建設重點。三江平原基地建設要在全面部署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突出重點抓實施。一方面要按照總體布局規劃,總結推廣『場縣共建』經驗,創新三江平原基地建設的管理機制,加強糧食基地及其相關生產園區的建設,建立耕地保護和土地集約利用的新機制,研究農民向城鎮轉移的辦法和途徑,健全城鄉一體化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等。另一方面要切實解決好有關『瓶頸』問題。一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把完善農業基礎設施作為試驗基地建設的工作重點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切實發揮其應有的保障功能。二是解決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融資難問題。要建立健全城鄉金融服務機制,盡快形成多元化的農業投融資體系,將支持重點由農產品流通領域擴大到包括農業綜合開發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在內的更加廣泛的領域。三是解決鐵路運輸『瓶頸』問題。三江平原地區是『原字號』的主產區,但鐵路卻是東北鐵路網的尾流,空車來的少,實際裝運量大,車皮供求矛盾突出,嚴重制約著以糧食為主的大宗農產品的對外運輸。要針對這一特殊情況,認真研究解決辦法,提請國家鐵路部門向三江平原地區傾斜運力,保證試驗基地貨暢其流。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