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電(記者張喜艷 呂博) 隨著城市建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城市,他們生活面臨的問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維護農民工的權益成為了省人大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代表們建議,應把農民工視為城市新興產業工人,著眼於破除勞動力流動中的身份性歧視,使勞動力的競爭在起點和過程中處於平等、公平的基礎上。同時,適應城市化發展的客觀要求,切實形成和完善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機制和體制,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建立就業機會權利平等、獲得勞動報酬權利平等、享受就業社區公共資源權利平等的農村進城務工人員的平等就業制度,逐步給予『農民工』與城市職工同等待遇。
省人大代表王國學說,農民工已成為城市建設不可缺少的產業大軍,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要解決農民工的就業歧視、從業環境、社會保障等問題,積極關注農民工的精神和生活需要,善待並尊重農民工,讓農民工擁有與城市從業者平等的就業機會與尊嚴。任守慶說,就業是民生之本,要統籌城市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機制,建立健全城鄉就業服務體系。
省人大代表付廣華說,要深入開展維權行動,落實勞動合同法,實施征地農民保障制度,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切實維護職工和失地農民的合法權益。王民林說,要在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社會保障上賦予農民同等的待遇,城鄉之間只有建立起平等的權益體系,纔真正談得上要素合理配置,進城務工農民纔能真正成為穩定就業的產業工人、穩定居住的城市居民。
王淑琴代表建議,應該著力構建以『公平、公正、陽光、法制』為基本特征的創業環境,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一方面要加強專項檢查和日常監察,依法查處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的違法行為;另一方面,要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逐步提高農民工工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