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26日電 在日前召開的省委十屆四次全委(擴大)會議上,黑龍江省委副書記、黑龍江省代省長栗戰書表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切實把握好五個重大問題。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堅持『好』字優先,確保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為了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國家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這是非常必要的。栗戰書表示,一定要堅決貫徹執行中央宏觀調控政策。同時,要從實際出發,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的今年經濟發展要堅持『穩中求進』、『好字優先』等指導原則。正確處理好『好』與『快』的關系,對我省經濟的發展確實非常重要,必須形成共識。中央強調穩中求進、好字優先,不是不要快,而是『好中快』。我們在理解上不能把『好』和『快』對立起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好』和『快』的要求,都是建立在發展基礎之上的,離開了發展,就無所謂好和快,科學發展也就無從談起。所以,穩中求進、好字優先,是要求我們在『好』的前提下求『快』,把發展的速度保持在一個相對平穩健康的水平。我省經濟連續六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好勢頭,但總量和人均仍然偏低。我們要如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必須加快發展,這一點決不能含糊和動搖。
二是增加合理投資,調整出口結構,擴大消費比重,不斷增強發展的牽動力。栗戰書說,投資、出口、消費是促動經濟發展的三支力量。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三者的作用有所不同,黨的十七大提出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是非常正確的。從我省的實際看,實現三者的協調拉動尤為重要。增加合理投資,就是要求我們注意投資結構的優化,在國家鼓勵、支持的投資領域和投資產業上加大投資力度,如基礎設施、改善民生、農業、高技術產業、生產性服務業等,都是國家政策支持和我省需要強化的,要千方百計增加投入,促進發展壯大。這幾年我省外貿進出口增長很快,既有一個繼續擴大規模的問題,也有一個結構調整的問題。在出口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俄出口,同時必須加大歐美、日本以及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的開發力度,增強出口對經濟發展的拉動力。尤其要在增加地產品出口上下功夫,不斷擴大地產品在出口中的比重;在進口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對俄能源、原材料的進口與合作,還要注重從俄羅斯及其它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引進先進技術、先進裝備等。在繼續推動對俄、對韓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的同時,必須大力推進與美、日、歐盟、南美、澳新、東南亞地區、港澳臺地區的合作,實施全方位對外開放。我省消費市場並不十分活躍,一定要重視消費市場的培育,促進人民群眾消費需求的不斷擴大。要加大政府對公共領域的投入,將財政性資金重點投向社會事業、社會保障和『三農』等公共領域,以公共消費引導和拉動社會消費。要不斷增加城鄉居民的收入,完善城鄉消費市場體系,改善消費環境,促進居民擴大即期消費,使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強化一產優勢,提昇二產競爭力,做大三產規模,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昇級。栗戰書強調,黨的十七大提出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這為我省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產業昇級指明了方向。在一、二、三產業的調整中,強化某一產業並不是要弱化其他產業。從我省的實際看,作為農業大省、商品糧大省和生態大省,第一產業的發展有基礎、有規模、有空間、有明顯的比較優勢。要充分發揮這一優勢,以提高效益為核心,以市場為導向,加快推進農業的標准化、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步伐,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技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昇農業,用現代經營形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素質、效益和競爭力,爭取率先建成全國現代農業基地,真正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高效農業轉變。但要實現富省、強省,還必須有強大的二、三產業。我省二產基礎雄厚、潛力巨大,但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因此,第二產業要以提高競爭力為核心,加快新型工業化步伐,在繼續做大做強能源、裝備制造、石油化工等支柱的行業的同時,積極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國有企業創新和重組。三產規模偏小,相對薄弱,必須作為發展重點,大力培育,壯大規模,提高比重。要進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優化發展環境,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服務外包、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旅游、會展等現代服務業。
四是突出科技創新,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昇經濟發展質量。栗戰書說,我省是資源大省,生態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人力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我省工業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主要依靠資源投入和消耗來實現,『三高、一低』現象比較普遍,影響到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生態環境及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大的要求,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昇經濟發展質量和素質,必須在科技創新和建設生態文明上做文章。要依靠科技支橕產業發展,依托科技引領未來。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我省科技人員數量多和市場規模大的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家以及世界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和技術儲備,加快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和社會氛圍,加快培育創新型人纔,實現科學技術的跨越式發展,走出一條具有黑龍江特色的創新之路。要不斷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消耗,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循環利用。要通過建設生態文明,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要把節能減排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逐步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發展方式、消費模式。要把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起來,合理開發利用,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五是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更加關注民生,使改革發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栗戰書表示,黨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確目標要求,這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加大對民生的投入力度。對各類民生問題,要區分輕重緩急,突出重點,紮實解決。要加快推進涉及民生問題的制度建設,通過建立健全體制機制,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和諧。今年要抓好民生工程十件實事,這就是:就業再就業工程,解決10萬困難人員就業;扶貧工程,解決20萬貧困人口脫貧;住房解困工程,解決7萬戶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改造9.8萬戶農村土坯茅草房;棚戶區改造工程,解決8萬戶住房條件改善問題;熱電聯產和集中供熱工程,新增2700萬平方米供熱面積,解決冬季取暖問題;城鄉居民基本收入保障工程,實現低保全覆蓋;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工程,解決看病難問題;公平化教育工程,解決教育公平問題;文體繁榮工程,解決人民群眾娛樂需求和提高文化素質問題;『平安龍江』創建工程,解決安全和諧問題。對這『十大惠民工程』,我們要全力以赴,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