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周恩來早年來哈爾濱住址 靖宇大街23號的秘密
2008-01-28 14:19:27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孫彩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街對面高層間隙漏過的一抹陽光,照在樹旁的23號樓上,為這個百年建築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通往二樓的是木制樓梯,十分古舊。

  東北網1月28日電 驅車穿過哈爾濱老道外近2200米長的靖宇大街,仿佛穿越時空隧道:二三十年代的建築,五六十年代的牌子,八九十年代的鋪面,二十一世紀的商場……這是哈爾濱最早、最老的街道,其『資歷』之高,不僅在於百年的歷史,還因為它留存了太多革命活動的足跡。剛剛成為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周恩來早期來哈住過的地方,也在這條街上。近日的一個午後,記者沿著這條百年老街直奔周恩來早期來哈住址——靖宇大街23號。

  孤寂中經受歲月侵蝕

  23號樓坐落在靖宇大街與十九道街的交叉口上。這是個磚木結構的黃色小二樓,牆皮剝落嚴重,有的地方都露出了磚體,門臉上方的樓體也有了裂縫。街對面在建的兩座高樓把這段街道遮了個嚴實,兩樓的間隙透過的一抹陽光,正好照在23號樓上,似乎格外耀眼,也為這個百年老樓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記者發現,這裡一樓窗戶都封死了,看不清裡面。面街門臉的門開著,探頭看到裡面是狹窄的通道,都塞滿了成箱的貨物。門口停著一輛面包車,正在卸貨的中年人告訴記者,一樓現在都是出租的倉庫,二樓有人家居住。問他知不知道這個樓是保護單位了,他連連搖頭。從十九道街的側門洞走進去,是個擁擠的後院,院當中蓋滿了棚戶。通往二樓的木制樓梯十分破舊,不知是不是當年的木板。上到二樓,但見雜亂的電線掛滿了樓道。在樓的另一端,一位老大娘出來開門。老人告訴記者,她姓金,今年60多歲,在這裡住了40多年,知道這個樓是周恩來住過的地方,是受保護的。她說,就盼著政府好好保護這個房子,『否則這樓都禍害完了』。記者注意到,爐子燒著煤,屋子已經被熏得掛滿了黑灰,古老的木質門被釘子釘得滿目瘡痍。金大娘介紹,這裡原本有十幾家住戶,現在只有樓上5、6家還有人住,其他的都搬走了。

  小樓中謀求興國之路

  據了解,23號樓建於20世紀初。曾是個由西、南、北三棟磚木結構二層樓房圍成的融中俄建築風格於一身的老式大院,由一位於姓開發商修建並居住其中,舊稱『於家大院』,因為後來與之相關的革命影響,而使人們早已淡忘了這個名稱。哈爾濱文物管理站站長劉雲纔介紹,周恩來早年曾先後兩次來到哈爾濱,都是住在這裡。現存的23號這個小樓裡當時住的是鄧潔民一家。此人是周恩來在天津南開讀書時的同學。南開畢業後,周恩來去了日本,而鄧和南開的幾個同學在哈爾濱創辦了著名的東華學校。周恩來兩次來哈,都和這個學校有關,住在東華學校,吃在鄧潔民家。東華學校舊址就在這『於家大院』中的南樓,可惜已於2007年被拆除。而如今的23號樓,可以說,是這段歷史的唯一見證了。

  據劉雲纔等主編的《哈爾濱覽勝》一書中介紹,1917年周恩來去日本留學之前,即先到哈爾濱幫助鄧籌建東華學校(另一種說法是,1919年4月,周恩來從日本留學歸來,到哈爾濱看望鄧);1920年周去法國勤工儉學前,再一次來到哈爾濱向鄧辭行,並和鄧認真探討如何拯救中國等問題,還建議把東華學校辦成培養愛國主義青年的新型學校。史料記載,當時,剛剛20出頭的周恩來一襲長袍,英姿勃發,年輕有為,給學生做演講,幫助鄧潔民辦學。據鄧的子女回憶,周每天都去他們家吃飯,十分樂觀,經常笑得前仰後合。當時『五四運動』爆發不久,周在領導天津學生的愛國運動中被捕,出獄後直奔哈爾濱。此時哈爾濱的時局也十分緊張,警察到處抓所謂的過激黨,周每次來找鄧潔民,都憑暗號從邊門出入,二人促膝密談,鄧夫人就坐在門口放哨。我們所知道的是,周和鄧當時還都不是共產黨員。兩位熱血青年,胸懷大志,意氣風發,在這個小樓裡謀求振興中華的宏圖大略……

  不能不提的鄧潔民

  不僅是周恩來,李大釗、張太雷等革命志士與哈爾濱結下的歷史情緣,都與這座小樓有關。這就不能不提鄧潔民了。據載,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前後的一段時間,通過『紅色絲綢之路』去俄羅斯的共產黨員,包括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劉仁靜等著名的領導人達30餘人,多數是通過兩條秘密的『安全通道』踏上中東鐵路列車出國的:一條是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駐滿洲裡代表阿勃拉姆松負責,另一條便是東華學校。鄧潔民1890年出生於賓縣賓州城。在天津南開讀書時與周恩來結下深厚的友誼。後來考入日本東京早稻田大學,又與早一年入學的李大釗是同學。1917年鄧潔民回國,與家眷到哈爾濱,於1918年4月創辦了東華學校。在周恩來等的協助下,學校效法南開辦學方式,學生成績優異,譽滿哈爾濱。當時的哈爾濱已經成為『紅色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東華學校也成為革命人士前往蘇聯的一個『渡口』。早期在哈爾濱活動的共產黨員馬駿,1920年從天津出獄後,就躲在鄧家避難。張太雷作為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成員,去蘇聯學習路過哈爾濱時,經李大釗介紹也住到了東華學校。1922年春,鄧作為哈爾濱市代表,去北平(今北京)交涉中東鐵路和地畝問題,還到公園發表演說,抨擊時政,被東北當局通緝。1925年備受打擊迫害的鄧潔民化名馬天民隱居天津,於1926年4月16日病逝,年僅36歲。

  記者從《雜話哈爾濱》一書中看到,已是共和國總理的周恩來,從1950年~1966年間,曾先後7次視察過哈爾濱,是否有對同窗摯友的懷念我們不得而知,但哈爾濱、東華學校以及鄧潔民,一定給了他最深的記憶。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