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忙年
2008-02-05 08:14: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高虹 夏紅 胡琳 方? 林曉蕾 吳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5日電 題:忙年

  『回家過年』成了每位出門在外人的心聲,在忙忙碌碌的回鄉途中,你是否注意到那些依然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可敬的人……

  市民購年貨盼團圓

  『進入臘月家裡就開始包凍餃子、灌乾腸,到了小年開始掃房並徹底清理屋內衛生,上街采購年貨更是感受到了過年的氣息!』住在道外七道街72歲的王蘭老人是個老道外人,過年可不是含糊的事,她早早就進入了『忙年』狀態,雖然很累但非常開心,現在已是萬事俱備,只等孩子們高高興興回家過大年了。

  4日,記者見到王蘭老人時,她正在拾掇自家的廚房。據老人講,乾完這活兒,年前衛生大掃除基本就結束了,掃棚、擦瓷磚、洗窗簾,這些洗洗涮涮的活已經乾完了。現在忙年的活可比以前住平房時輕巧兒多了,那時年前還得刷房,糊棚,活兒好像總也乾不完。

  現在,吃的、喝的、用的也早已准備齊了。王蘭老人如數家珍般地講,到了臘月開始剁肉餡、包凍餃子。雖然沒個幫手自己連?皮帶包餡挺忙乎人的,可是還包了三四種餡餃子,然後放到冰箱和涼臺上速凍,等著孩子們春節回家時一起吃團圓餃子。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幾年年前她都要灌些乾腸,晾好了給孩子們吃。剛過臘月二十,開始准備張羅著買年貨。現在生活好了過年得講究點,身上穿的、床上鋪的、桌兒上擺的、屋裡放的、廚房裡用的很多都得更換。奶蛋、肉魚、煙酒糖茶、油煙醬醋,各種調料都得買些,每次上街回來,大包小包提都提不過來。

  自老伴去世後,王蘭老人獨居已經10年了,4個女兒各自成家,工作又都比較忙,所以孩子們回家的次數少了,只有過年的時候,女兒及外孫們纔會齊全地圍在自己的身邊,喜滋滋地看著孩子們貼對聯、放鞭炮,心裡那纔叫痛快。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嘮嘮家常嗑,看到外孫們吃著自己親手做的美食,心裡有股子說不出來的喜悅,『咱老百姓圖的就是過年兒孫滿堂、平安幸福的這股喜慶勁兒啊!』王蘭老人說。

  營業員從早忙到晚

  馬上就要過年了,哈爾濱市各大商場裡到處擠滿了前來置辦年貨的市民。各類食品、服裝、鞋帽、家電等櫃臺,全被市民們圍得水泄不通。各家商場的營業員也沒有了休息日,在各自的櫃臺前忙得不可開交。

  年輕漂亮的曹衝,是蘇寧電器中央大街店的一名營業員。在她從業的2年時間中,一直負責數碼相機的銷售工作。她告訴記者說,每年快到春節的時候,商場裡的生意就會變得格外紅火,其中數碼照相機尤為暢銷。因為在這個時候,正是市民出游、聚會的高峰期,他們都想用相機拍攝記錄下這段美好時光。

  據曹衝介紹,現在商場的客流量要比平時翻了好幾番,從1月中旬開始,她和商場裡其他營業員就已經沒有了休息日。晚上7時30分正常的下班時間,也會被延後到晚上8、9點鍾。曹衝告訴記者說,她們早上8時30分之前,就要來到單位。從上午9時30分正式開業後,一直要忙到晚上顧客全部離開纔能下班。她每天都能賣出近百部數碼照相機,忙起來時連中午吃飯休息都顧不上。

  『高高興興來上班,筋疲力盡回家去。』曹衝笑著對記者說,每到年節的時候,都是她們這些營業員們最累的時候。當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打麻將的時候,她卻想馬上睡覺休息。雖然累,但她卻總是微笑著說,『只要能讓顧客們買到稱心如意的商品,我就會感到格外開心。』

  白衣天使病房獻愛心

  隨著春節的臨近,許多人都開始著手忙年了,而在哈醫大二院手術室,這裡的護士們都在緊張地忙碌著,為每一臺手術做准備。

  2月1日上午,記者在手術室看到,護士長王麗波正緊張地指揮每一個護士准備手術間,並不停地記錄著每一臺手術預約的時間,一臺手術下來又接下一臺,護士們一個個都是一路小跑地工作,『春節前這幾天,每天都預約了近百臺手術,我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15個小時以上。』王麗波介紹說,為了使手術順利進行,手術室要做好大量的前期准備工作,包括器械准備、人員配備、與各科室協作等等,而完成好這些工作的前提就是要比別人付出的多,稍有懈怠,就將影響整個手術的進程。

  『快過年了,大家都想回家,逛街、買新衣服、做美容,可根本沒時間。』王麗波說,許多患者在春節前都趕著手術,這就加大了工作量。護士們家務活沒時間乾,年貨沒時間買,甚至連春節都不能陪家人過。加班加點成了家常便飯。

  王麗波在手術室乾了28年,這些年來,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節假日沒有和家人一起度過了,而所有的護士每年春節都要輪流值班,一旦遇到急診,必須第一時間趕到崗位。2007年春節,王麗波正與家人吃晚飯,突然接到電話。原來突發車禍,多人受傷,需要她組織護士立即到崗,備好4個手術間。

  王麗波緊急通知其他護士,用最短的時間趕到醫院,開手術臺、准備器械、協調各科室、接患者……當手術結束,護士們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時,春節聯歡晚會已經演過大半了。

  『過年這幾天,我們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每天都有眼睛被煙花爆竹崩傷的、手被崩傷的、腦出血的、車禍受傷的……』過一個年,讓護士們身心俱疲,但換來的卻是病人的健康。

  交警卡點保安全

  春節臨近,人們都在忙碌著采購年貨,然而堅守在哈爾濱市出城卡點的交警王言明為了保證這些忙年人們的交通安全,仍然在自己的崗位上忙碌地工作著……

  『這是我的工作!』王言明一句簡單而又朴實的話語代表了所有交通民警的想法。

  『過年好!出城請登記。』今年42歲的王言明是哈市交警支隊太平大隊哈同公路中隊的一名交警,從警18年來,他一直工作在第一線,負責出入城車輛的登記工作。王言明說,他的工作幾乎每天都是這些內容,看似簡單卻非常重要。特別是每逢節假日的時候,出入的車輛特別多,每輛車都需要登記在冊。這些登記平時看似不重要,但如果發生刑事案件的時候,有了登記備案,可以協助盡快破案,也為更多司機提供了安全保障。

  出城登記其實是件良心活兒,每天那麼多過往的車輛,並不是每輛車都願意主動配合,即便不對車輛進行登記,也沒有人會知道。但王言明從來沒有放松過對自己的要求。特別是在過年的時候,他知道這個時候的檢查更為重要。大年三十,支隊會把餃子送到卡點來,但他們卻只是狼吞虎咽地吃完後,繼續工作。

  今年已經是王言明第三個不能在家過的春節。說到過年王言明說,看到為過年忙碌的人們,就會覺得對不起家人。每年都要在崗位上工作,辦年貨的任務都落到了妻子的頭上。特別是這幾年,每年都要在過年的時候值班,家人把豐盛的飯菜擺在桌子上,自己都不能回家和家人團聚。但為了更多人的安全幸福,他從來沒有後悔過。

  救助站護送員奔波路上迎新春

  2月2日,距離春節還有4天。哈爾濱市救助管理站護送員孫加東和3名同事剛剛結束了雲南的護送,20多天的行程讓大家身心疲憊。可剛一到站裡,孫加東又接到了去呼和浩特的任務,這一走又是4天。

  47歲的孫加東是1988年到救助站工作的,從事了20多年護送工作。2003年8月1日,新的救助管理辦法出臺後,『遣送』變成『護送』,到救助站尋求幫助的流浪乞討人員中,不乏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沿途護送需要特殊照料,護送員的責任更重了。臨近春節,護送量猛增為平時的兩倍多,孫加東和同事們就得『傾巢出動』。

  簡單收拾了隨身物品,孫加東填完護送登記表,對這名受助者身份資料做最後確認。今年59歲滿榮(化名)家住呼和浩特,離家十多年靠打零工生活。2006年冬天,滿榮在牡丹江當裝卸工搬運貨物時突發腦溢血,得了下半身不遂。失去勞動能力後,開始了流浪乞討的生活。1月31日,滿榮被送到哈市救助站。為讓滿榮回家過年,站裡決定讓孫加東和另一名同事護送其返鄉。

  逢年過節在車上過也是常事。一年365天,我們在家的時間加在一起還不到3個月。但只要這些流浪乞討能和家人團聚,辛苦點也值。』孫加東憨憨地笑著說。

  交談中,孫加東說,他去過全國很多地方,最遠到過南寧、雲南,但去不是去風景名勝區旅游觀光,經常是到了地方就立刻返回;有時返回途中又接到新任務。護送時,最怕的就是全身僵直的『死倒』,趕上春運高峰,站的地方都沒有,抬著個病怏怏的人,擠都沒處擠。被護送的人中還有些間歇性精神病患者。有的經常喝水,頻繁上廁所;有的總抽煙,不給煙抽就哭鬧不停。受助者中還有厭世情緒過重的,動輒就要臥軌。遇到這些人,孫加東就和同行的護送員輪流陪護,連囫圇覺都睡不好。一次在護送一名精神病患者返鄉時,這名患者突然掄起拳頭將兩層厚的車窗砸碎。列車被迫緊急停靠,孫加東和同事們趕緊找到列車長解釋。火車啟動後,孫加東和同事把這名患者夾在中間,直到火車到達目的地。

  采訪即將結束時,孫加東小心翼翼地攙扶起滿榮坐上出租車,開始了新的旅程。為了別人團圓,像孫加東這樣的護送員將一次次踏上旅程,牽掛他們的親人只能在地圖上尋找他們的足跡。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