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2日(記者 杜筱) 今天是初六,春節長假的最後一天。記者從各大醫院了解到,近幾天來,因腸胃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到醫院求治的患者不在少數,門診量與平時相比增加了不少,這些也是節後最易患的疾病。專家提醒,長假即將結束,市民應注意休息,調整心態,盡可能清淡飲食,全方位調理對抗腸胃疾病。
據黑龍江省醫院南崗分院消化內科主任朱春蘭介紹,飲食不當引起的腸胃疾病中,最常見的有兩種:一是暴飲暴食油膩食品引起的消化不良;二是吃了不潔食品引起的急性腸胃炎。連續幾天的飲食無度,會對腸胃造成傷害,誘發胃病。若胃病反復發作而不治療,則有可能轉化成慢性疾病。
節後飲食宜清淡
大魚大肉若無節制,容易造成中醫所說的『濕熱』和『積滯』,輕則腹脹、便秘、胃口差,重則可能出現嘔吐、精神呆滯及發低熱。由於內熱也容易造成外感,所以有些人還會因此引發感冒。
針對這種類型的節後病,朱春蘭建議,首先要控制飲食,吃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讓胃腸道休息,青菜白粥是最妥當的選擇。而飢餓療法也是治療『積滯』的妙方,一兩天不進食,可讓腸胃感覺更舒暢。日常食療可以用清熱祛濕的方法。如進食消食理氣的蘿卜,或在煲湯時加入清熱祛濕的溪黃草、車前草等。
對癥用藥多喝『糖鹽水』
吃了生冷、不潔的食物,或將食物放在冰箱裡時間過長反復吃,容易造成急性腸胃炎。對於上吐下瀉的急性腸胃炎,有專家表示不要濫用胃動力藥,以免加重腹瀉。
專家建議,除了要對癥使用黃連素等抗炎藥和阿托品等抑制腸胃蠕動的藥物外,日常要注意多喝水,防止腹瀉嚴重造成的脫水和鈉、鉀電解質紊亂。但大量喝白開水容易衝淡血液,造成『水中毒』,0.9%的生理鹽水和糖鹽水(100ml水+11g白糖+0.9g鹽)比較適宜。維生素B族有助於調節神經功能、幫助消化、消除疲勞,所以節後可適當補充復合維生素B。
朱春蘭提醒,如果只是輕微的腹瀉,可以通過居家飲食調節。但如果腹瀉嚴重,一天達六七次,應該盡早到醫院求診。應特別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若出現急性胃腸炎的癥狀應盡快就診,否則很容易誘發糖尿病酮癥酸中毒而致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