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浙江民營企業家北上感恩:為了24年前那份恩情
2008-02-19 10:08:1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周榮新 顧紀良 陳寶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19日電 24年前,寧波小伙兒王國軍身患絕癥到山西求治,與七臺河礦工李信國偶然相識。在後者的悉心照料下,他終於戰勝了病魔,重新站了起來。20多年後,當年的小伙兒已成為浙江著名民營企業家,但他對李大哥的感恩之情卻與日俱增,魂牽夢繞。近日,他北上黑土地踏上了感恩之旅。

  2月17日,農歷正月十一。勃利縣城上空回響著零落的鞭炮聲。

  下午4時許,一伙操著南方口音的人來到了城南郊一處低矮的平房前,為首的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快步向前,緊緊握住正等候在門前的一位頭發花白的婦女的雙手:『嫂子,老弟看望您來了!』

  『國軍,你來了!』

  『嫂子,我找了你們好多年!』

  語聲哽咽,淚水滂沱。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那位中年人是浙江王龍集團董事長王國軍先生,被稱為『嫂子』的婦女是曾經無私幫助過王國軍的恩人李信國的妻子孫輔清。為了相逢這一天,王國軍苦苦尋找了好多年。

  親人相認,悲喜交加。

  1、萍水相逢,東北大哥護理小老鄉120天

  『小兄弟,要站起來,好好活著!』

  許多年過去了,當年李大哥情真意切的這句話,一直縈繞在王國軍的耳邊。

  1984年,年僅19歲的寧波青年王國軍右大腿犯了病,後被醫院診斷為『骨癌』,這讓一個貧困的農家陷入了巨大的悲哀。家人們不忍心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逝,王國軍開始了與命運抗爭的艱難歷程。

  只要聽說哪裡能治這病,王國軍就拖著病腿一瘸一拐地前往求診。錢,從親戚朋友、四鄰八捨處借,家中一些能賣的物件也都賣了。最後雖然被確診為廣泛性骨髓炎,但由於拖延了治療時間,仍有截肢的可能。

  1985年6月,王國軍從報上看到一條消息,說是山西省稷山縣有一家民間醫院能治這病。王國軍揣著東挪西湊來的百十來元錢,拖著病腿,渡長江,過黃河,急忙趕去。

  這家醫院雖處偏遠地區,倒也有些名氣,不少求診者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醫生看了王國軍的病腿,發現大腿肌肉已嚴重腐敗,部分腿骨已經碎裂。醫生告訴他,病可以治,但需動兩次大手術,而這需要一筆可觀的費用。

  當時王國軍身上帶著的百十來元錢已所剩無幾,家中一貧如洗。想到這些,他不禁暗自流淚……此時,一位東北漢子來到他身邊: 『小兄弟,遇上什麼難事了?』王國軍從這位漢子的東北話中,依稀聽出了熟悉的鄉音,止不住把自己的苦水盡情地傾倒了出來。

  這位東北漢子大名李信國,是一位寧波知青,15歲多就插隊到黑龍江七臺河桃山煤礦工作,當時正在醫院服侍一位工友。他是聽到了王國軍那濃重的老家口音好奇地過來詢問的。

  聽了王國軍的訴說,李信國沈思了一會,說: 『你有難處我可以幫你。小兄弟,要站起來,好好活著!』李信國拍了拍王國軍的肩膀。

  來自東北的寧波老鄉無怨服侍了120多天,他總是說: 『你能站起來,我就高興!』

  醫院為王國軍做了兩次『剔肉敲骨』的大手術,手術後,疼痛刺心。王國軍躺在病床上,一動都不能動。李信國一邊照顧著自己礦上的工友,一邊照顧王國軍,忙了那頭又顧這頭,一刻也不得消停。

  炎炎盛夏,傷口經常化膿,李信國就用清水為王國軍的傷腿清洗;為避免生褥瘡,李信國又每天為他擦身。喂飯喂水,抓藥喂藥,端屎端尿,李信國對王國軍的照顧勝似親人。眼看著李信國日益消瘦憔悴的面容,王國軍經常感激地問: 『大哥,我該怎樣報答您呢?』李信國總是笑著說: 『只要你能健康地站起來了,我就高興。』

  就這樣,李信國毫無怨言,不圖回報地對王國軍整整服侍了120多天,並墊付了他的醫藥費!

  2、功成名就,心中難捨那段患難真情

  在李信國的精心服侍下,王國軍完全康復了。李信國又掏錢為王國軍買了回程的車票,當繞道路過北京時,兄弟二人在北京故宮前合影留念。這張照片,王國軍至今珍藏在身。

  王國軍回到家鄉寧波餘姚後,以推銷家鄉特產———榨菜為生。其間,曾順道去七臺河李信國家探望,李信國全家熱情地接待他,還張羅著向鄉親們推銷王國軍的榨菜。

  誰知幾年後的1991年,王國軍忽然接到一封信,是李信國的妻子寫來的,告訴王國軍,李信國因患肝癌不幸去世了!聞聽噩耗,王國軍止不住放聲大哭: 『李大哥,我站起來了,你卻倒下了。可我還來不及報答您啊!』

  王國軍牢記著東北大哥的囑咐,『站起來,好好活著!』他先是推銷榨菜,後又當上了榨菜廠廠長。從榨菜保鮮入手,他著手開發食品添加劑山梨酸鉀。如今,王國軍創辦的企業王龍集團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山梨酸鉀制造基地,產品行銷世界。

  但創業獲得成功後,他始終沒有忘記李信國的救命之恩。特別是每年農歷過年時,他總是捧著那張與李信國的合影照片,想念著當年患難與共的一幕幕,想念著那遠在東北的寧波老鄉一家人。

 

  

1984年,李信國(右)和王國軍分別時在北京故宮前合影留念。

  『我一定要去探望恩人,回報黑土地的親人!』

  那幾年,王國軍曾去過信,但沒有回音。他曾托當地派出所打聽,派出所裡的人告訴他,李信國的遺屬可能搬家了,至於搬到哪裡,他們也不清楚。由於當初王國軍還在為生計奔忙,通訊也不像現在暢通,斷了聯系。

  隨著時間的一天天流逝,王國軍尋找救命恩人一家的心情更加急切。他常常說: 『沒有李信國,沒有好心的黑土地上的一家人,就沒有我王國軍!』

  去年,他再托黑龍江的朋友,並在七臺河電視臺連播數天尋人廣告。今年春節前夕,終於有了回音:嫂子還健在,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家已搬往勃利縣。

  聽朋友說,嫂子一家生活並不寬裕。嫂子年近60歲,還在別人家幫傭,女兒靠擺冷飲攤為生……

  今年春節期間,王國軍踏上了千裡北上尋訪恩人一家的行程。2月16日從浙江出發,傍晚到達哈爾濱。17日上午,王國軍又迫不及待地驅車趕赴七臺河。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3、為礦區設教育基金,『讓更多人像大哥一樣做善良無私的人!』

  大嫂孫輔清把王國軍迎進只有20多平方米的家裡,屋裡零亂晦暗,一張大炕佔去了屋子裡的大部分空間。王國軍環視了一圈說:『嫂子,辛苦你了!』

  坐在炕上,兩人聊起家常。

  孫輔清說:『他只說過在醫院裡照顧了一個老鄉。你大哥生病時,你還給我寄來500元錢,還說要請大哥去上海最好的醫院治病,這些嫂子都記著呢……』

  『可惜那時我能力還不夠。』王國軍說,『比起大哥對我的關照來,算不了什麼。』

  親人見面,分外親切。王國軍很快就融入了這個家庭。他對李信國的一雙兒女說:『你們的爸爸雖然是一個平凡人,卻又是一個了不起的好人。當時他自己也要養家糊口,過得很難,還幫助我這個落難的窮小伙,也不求回報,整整120多天,就是親兄弟,也很難這麼盡心啊!雖然你們的爸爸走了,我就是你們的親叔叔……』

  王國軍(左二)和李信國的家人在一起。

  孫輔清一家簡陋的生活條件給王國軍留下深刻印象:『最要緊的是要把住房條件改善一下。如果兩個孩子想做點兒什麼,由我資助。』

  除了看望並資助大哥的家人,王國軍此行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要做。2月18日上午,他們一行人來到李信國生前工作過的桃山煤礦。王國軍對煤礦有關領導說:當年,你們的好職工、李信國大哥無私地幫助了我,讓我有了第二次生命;今天,我來這裡也向你們表示感謝,並打算在礦裡以大哥的名字設一項教育基金,每年注入20萬元,用來建設希望小學,或來資助當地貧困學生,讓李信國無私助人的精神更好地得到弘揚,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友愛。

  當20萬元沈甸甸的鈔票交到礦領導手中時,掌聲熱烈響起,現場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濕潤了。

  稍微遺憾的是,由於積雪覆蓋,沒立墓碑的李信國墓地無法識別,王國軍沒能前去祭拜。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