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電 家住哈爾濱市道裡顧鄉新天地小區的宋相銀,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個日子——2004年10月6日,那一天,他和全家人企盼多年的動遷夢終於成真了。
很難相信,眼前這片高樓林立、幾步一景的現代住宅小區,幾年前也曾是一片危房連片的棚戶區。除了與其他棚戶區人家一樣的煤爐子、旱廁、爛泥溏等標志性『景觀』外,最令居民們印象深刻的還有何家溝散發的熏天臭氣,及每逢澇季,家家戶戶集體『抗洪』的『火熱』場面。
宋相銀當年的家離東河溝只有幾米之遙,常年忍受臭氣不說,每次下大雨,都要遭遇水淹之苦。1998年的那場大洪水,洪水差一點沒過了房頂,他和全家老小不得不離家借住。洪水撤去後,房子已變得搖搖欲墜,但簡單修補之後,一家人還得繼續在危房裡苦熬。那時,除了生活環境艱苦,孩子的期盼也讓他心酸。在這裡動遷前,附近的一些棚戶房已完成改造,變成了漂亮的高樓,兩個孩子經常望著不遠處的樓房念叨,自己啥時候能像同學一樣住進高樓裡。
如今,終於過上好日子了!2006年1月11日,臘月二十六,是宋相銀一家4口回遷新居的日子。政府照顧回遷戶,讓大家隨便挑戶型,考慮到自己和妻子雙雙下崗,沒有充裕的經濟來源,他們選定了一套52平米一層住宅,並在親朋的幫襯下,開起了一家小食雜店,生活也一天好似一天。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