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電(衣曉峰 記者杜筱) 黑龍江省一直是全國出血熱嚴重流行的地區,最近3年發病率始終位居全國第一。今年,我省將在國家4880萬元人民幣專項資金的有力支持下,全面防治出血熱,確保全省居民特別是農村地區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
記者今天從黑龍江省衛生廳了解到,今年起,國家進一步擴大免疫規劃范圍,將甲肝、出血熱等15種可以通過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的傳染病正式納入免疫規劃。在國家4880萬元人民幣專項資金的有力支持下,我省自現在起將全面打響防控流行性出血熱攻堅戰,爭取實現2008年全省出血熱發病率較上一年降低30%,實施重點免疫的地區發病率下降50%,以此確保全省居民特別是農村地區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
據黑龍江省衛生廳疾病預防控制處邢濟春處長介紹,我省一直是全國出血熱嚴重流行的地區,疫情多發生於農村,患者多為青壯年勞動力。近年來發病率雖逐年略有下降,但最近3年始終位居全國第一。2004年至2007年的4年中,全省出血熱發病人數年均超過4000例。用於控制、糾正腎髒衰竭的血液透析及其抗休克用藥費用昂貴,每例病人平均醫藥費在四五千元之間,重癥者則高達數萬元,由此加重了農民的負擔,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的現象屢屢發生。
預防控制出血熱需要采取綜合措施,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由於過去農民需自費接種疫苗,接種人數很少,達不到控制疾病流行的效果。今年起,在國家擴大免疫規劃資金支持下,黑龍江省衛生廳已制定出工作指標:根據出血熱發病水平和疫源地類型以縣為單位建立8個省級和國家級監測點,選擇出血熱高發病市(縣)中高發病鄉鎮,對16-60歲高危人群免費接種出血熱疫苗,流動人口按當地的常住人口進行疫苗接種。疫苗接種覆蓋全省8個地市24個縣(區)159個鄉鎮和農場。對已經實施普種的地區,從第二年起,對滿16歲的人群實施常規免疫,對未接種疫苗的重點人群進行查漏補種。
具體工作指標主要有:要求出血熱重點地區重點人群免疫接種率達70%以上;通過廣泛宣傳教育,使重點人群出血熱防病知識知曉率達80%以上;在居民區全力清除鼠類可能生存棲息的場所,切斷出血熱的流行環節;加強出血熱血清學核實工作,血清符合率不低於90%;強化出血熱監測和個案流調,對新發現的出血熱臨床診斷和實驗室診斷病例個案調查率達到80%以上;同時加大出血熱高發縣相關業務人員培訓力度,培訓率達95%以上。
資料鏈接:
流行性出血熱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流行廣,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極大。世界上人類病毒性出血熱共有13種,在我國主要為腎綜合征出血熱。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以發熱、出血傾向及腎髒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主要分布於歐亞大陸,在我國已有半個世紀的流行史。上世界8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本病年發病數已逾10萬,已成為除病毒性肝炎外,危害最大的一種病毒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