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人大代表接待站設在鄉村 雞西為民解難高效務實
2008-02-22 09:47:4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2日電 2007年,全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雞西市麻山區土頂子村鐵路道口被封。村民種地繞行兩三個小時,打藥、施肥手提肩扛。村民上訪未果,個別人要臥軌。村農民人大代表接待站協同區政府,和鐵路部門6次協調、現場查看,臨時道口破例開通,還設專人看守。『靠我們自己,這1000多畝地就「泡湯」了。人大代表接待站給我們解決了大問題。』村民孫長宏的感慨,道出了20多戶農民的心聲。

  『大家一天選我當代表,我為大家全年辦實事。』2007年初,在總結試點的基礎上,雞西市創造性地在全市三縣(市)六區47個鄉鎮、26個村創建了73個農民人大代表接待站。統一工作機制和方式方法,張榜公示農民人大代表姓名、照片、聯系電話、服務內容,協調解決土地、用水、用電、修路、建橋、貸款、債務、醫療、證照和農機等各類民生問題,化解矛盾,千方百計促農增收。

  土地二輪承包後,『生的不補,死的不退』,麻山區土頂子村人地矛盾異常尖銳。去年,人大代表接待站負責人、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崔木貴履行有關程序,收回遷返原籍和農轉非農戶的土地,並拿出機動地,一次性分給100多人300畝口糧田,鬧騰了十多年的上訪劃上句號。龍頭企業海泰公司推廣了169畝美國甜玉米。農忙時節,杈子多打不過來,種植戶慌亂一時。人大代表接待站找到海泰公司,請來北京專家授課,大家纔知道這是植株還養現象,不用打杈。

  恆山區紅旗鄉16個村全部設有人大代表接待站,辦公場所設施齊備,代表們都經過專門的上崗培訓。接待站開設後,重點破解村務不公開這個農民的『心病』。如今,『一枝筆、一個章、一審核』變為『兩把鎖』,4個自然村清風習習。這個做法受到省紀委認可。8個多月來,接待站共解決和協調各類實際問題70多件。鄉黨委書記、人大代表鄭子君告訴記者,有了鄉村兩級人大代表接待站,渠道暢了,人心順了,上訪少了。

  面對一些復雜問題,人大代表把農民心聲及時、高效轉化為議案和建議,開通了農民問題直達政府部門的直通車。受采煤沈陷影響,城子河區永豐朝鮮族鄉新興村和新城村下沈耕地1200畝,涉及農戶700戶。每年,城子河礦都給農民一筆補償費。1999年後,因為種種原因,補償費停發。到2002年,僅拖欠新興村就達500萬元,加之閉礦信息傳來,導致農民成群結隊圍政府、堵鐵路。去年,人大代表接待站和煤礦企業面對面協調商議,議案送達市政府,雞西礦業集團最後正式作出書面答復,兩個村很快得到先行給付的16萬元補償費。『欠費的事被放大,由市政府催辦,成了白紙黑字,農民都托底了。』新興村村委會主任李鵬春喜上眉梢。

  小小接待站,促成大和諧,這一做法首開我省乃至全國先河。據悉,一年來,雞西市農民人大代表接待站共組織開展活動1000餘次,交流種養殖經驗900餘次,接待來訪農民1萬多人次,解決各類民生問題3000多件,全市農民上訪量同比減少18個百分點。作為農民致富的『加油站』、為農民排懮解難的『服務站』、促進社會和諧的『穩壓站』、連接黨和政府與農民紐帶的『交流站』,農民人大代表接待站正在雞西全市鋪開。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