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5日電 剛剛過去的春節讓商家賺了個『盆盈缽滿』,據對哈爾濱市18戶重點監控企業的監測結果顯示:春節黃金周期間商品銷售總額實現9941.8萬元,同比增長30.2%。大型商場、超市日均客流量比平日增三成。消費品市場火,旅游火,酒店火,節日消費紅紅火火。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省城鄉居民收入是『芝麻開花節節高』,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舉突破萬元大關,農村人均純收入越過4000元關口。百姓腰包鼓了,消費觀念和消費意識也發生了巨大轉變,『會賺錢更捨得花錢』,消費支出數額大幅增加,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達到7519元,同比增長13%。城鎮居民消費增長高於收入增長1.4個百分點,五年內消費漲幅首次超過收入漲幅。錢包鼓了,消費衝動增強,置房,買車,換家電,過去不敢奢望的高檔消費品,如今進入尋常百姓家,吃、穿、用、住等物質需求已從量的滿足向質的方面提高。人們切實感受到自身的生活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腰包鼓了、系數降了、吃的營養了、用的高檔了、住的舒適了、出行方便了、學歷高了、信息靈了、旅游熱了、壽命長了、心托底了,幸福指數高了,這日子也越過越有奔頭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
春節剛過,在哈市郵政部門上班的王燕就張羅著找家裝公司為年前拿到鑰匙的新居設計裝修方案。說起家裝,王燕可是個『行家』,這已是2000年以來她家裝修的第三套新房了。1992年,王燕大學畢業分配到哈市,和大學同學結婚後一直租房住,到1997年愛人單位分了一個半地下室的房子,兩個家在外地的『無房戶』歡天喜地地搬進『新』居,這一住就是三年,見不到陽光的日子讓一家人吃盡了苦頭。1999年末,兩人終於咬咬牙在紅旗小區買了40多平方米的住房,房子不大但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家』,一家人很知足。2002年,王燕單位集資建房,她分到了一戶80平方米的住房,王燕說她當時想這套房子肯定能住好久,裝修上特別下功夫,折騰了半年纔住上,美中不足的是天天要爬七層樓。去年愛人的飼料公司效益特別好,他們又花了80多萬元買了鄰近松花江邊的一個高檔小區的20樓。王燕說,一想到以後天天不用上下爬樓梯,她就特興奮,恨不得馬上住上這高層『電梯房』。
和王燕有類似『幸福』經歷的市民不在少數。『小康不小康,關鍵看住房』。2000年以來,隨著黑龍江省城鎮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和銀行業對購買商品房信貸支持門檻的降低,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明天的錢裝點今天的生活,房子新了,面積大了,心情也更加舒暢了。
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23.3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21.5平方米,分別比2000年增長35.5%和17.5%。城鎮基本實現住房商品化,2007年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比重達到90.7%,比2000年提高14個百分點。城鎮居民擁有單元式、單棟配套住宅的比重和農村居民磚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住房所佔比重均比2000年大幅提高。
住宅功能完善起來,居民生活變得方便、舒適,到2007年哈市99.8%的居民家庭用暖氣取暖,有少數居民家庭使用電膜等現代化方式取暖,100%的居民家庭燃料實現氣化。伴隨住房的改善,一向『粗枝大葉』的農民也開始『講究』起來,住房裝修已經在部分富裕農戶中流行起來。
家電越換越勤有車族隊伍壯大
2000年以來,中央先後出臺了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扶持農業生產等政策,城鄉居民就業形勢明顯好轉,創業意識明顯增強,工薪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大幅增長,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日子越過越紅火。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突破5000元、6000元、7000元、8000元和9000元關口,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245元,比2000年增長1.1倍。
農村居民也從結構調整和國家『多予少取放活』政策的傾斜下收益匪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於2004年突破了3000元大關並保持較快增長,2007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衝破4000元關口,達到4132元,比2000年增長92.3%。
城鄉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度增加,2007年底,已達4478.2億元,比2000年末增加2192.7億元。2000年,城鄉居民人均儲蓄存款只有6003元,2007年達11712元,比2000年增加5709元。
百姓腰包鼓了,家電等家庭耐用品擁有與更新速度越來越快。2007年城鎮居民每百戶擁有淋浴熱水器36.11臺、微波爐32.71臺、空調器7.26臺、家用電腦34.39臺、移動電話134.45部,分別比2002年增加13.17臺、20.04臺、3.61臺、24.51臺和94.4部。哈爾濱市2007年洗衣機每百戶擁有量達到97.8臺,擁有電冰箱97.2臺,擁有彩電106.6臺。一些高檔耐用消費品也走進了個別富裕農戶家庭。2007年農村居民每百戶擁有影碟機49.1臺、微波爐3.2臺、移動電話93.6部,分別比2000年增加38.7臺、3臺和90.4部。
在收入增長和市場競爭商品讓利打折促銷的有利條件下,加之部分家庭購買新居,城鎮居民加快了裝備家庭的步伐。調查表明,2007年人均設備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356元,比同期增長11.4%。
小汽車越來越多地進入普通百姓的家庭。據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對全省2250戶城鎮居民家庭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的高收入者和年輕人已經把購車當成了首選的消費目標,截止到2007年末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2.03臺,同比增長了31%,全年人均購買家用汽車消費支出達39.4元,同比增長了56.5%。全省民用汽車擁有量由2000年末的54.5萬輛猛增到2007年末的123.6萬輛。
2000年以來,全省陸海空三位一體的交通運輸網建設得更加完善,機票打折、火車提速、公路四通八達使得人們的出行效率明顯提高,用於交通方面的支出也大幅增長。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用於交通支出為321.53元,比2002年增長1.17倍,人們的空間距離相對縮小,出行更加方便。
旅游熱信息靈教育投入長本領
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費結構逐步優化。從反映居民生活消費質量的恩格爾系數(食品消費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對比看,2007年,黑龍江省城鎮居民家庭為35%,比2000年下降3.4個百分點;農村居民家庭由2000年的44.3%下降到2007年的34.6%,下降9.7個百分點。恩格爾系數的下降,標志著『吃』在全省城鄉居民生活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輕了,居民的消費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人們越來越遠離圍繞吃、穿辛勤勞作的單調生活,有更多的錢用於交通通訊和文教娛樂、旅游、教育等方面。日子不但過得殷實,而且越來越豐富多彩,越來越注重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消費昇級趨勢愈發突出,享受型生活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
2000年以來,隨著『黃金周』假期的實行,旅游環境的改善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老百姓有了錢也有了時間,越來越多的人走出家門,放眼觀看外面的世界。不僅省內游、國內游火爆,越來越多的人還『周游列國』,旅游正成為廣大群眾的消費新時尚,居民用於旅游的支出逐年增加。2007年旅游和個人裝飾用品的消費增幅居8項消費之首,人均支出311元,同比增長24.1%。2007年全省接待國內外旅游者6656.2萬人次,實現旅游業總收入429.3億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1.4倍和2.1倍。
截止2007年底全省固定電話用戶數達到1112.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數1449.2萬戶,分別比2002年增加446.2萬戶和791.2萬戶;2007年底黑龍江省電話普及率達到67.1%,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38%,比2002年底增加了32.3%和20.7%。全省有線電視用戶達397.7萬戶,基本形成了衛星、無線、有線等多種傳輸方式並存的廣播電視覆蓋網絡。全省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到98.6%和98.8% ,分別比2000年提高1.6個百分點和0.8個百分點。國際互聯網從無到有,發展迅速,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手段。2007年,國際互聯網用戶達到299萬戶,比2000年增加268.8萬戶,手機幾乎達到普及。2007年黑龍江省城鎮居民交通和通信人均消費746元,比同期增長12.2%。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已經深深地印在老百姓的心中,同時也引起了政府和個人對教育投資空前的關注。2007年,全省教育事業費支出199.8億元,比2000年增長3倍。基礎教育得到進一步加強,2007年全省『兩基』人口覆蓋率達100%。在繼續普及義務教育的同時,擴大了高等教育的招生規模,全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數由2000年的7.6萬人增加到2007年的19.6萬人,在校生規模達到63.5萬人。
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城鎮住戶處金剛處長說,國家在社會反響仍較強烈的教育問題上做出了重大舉措,在繼續規范教育收費和遏制教育亂收費的同時,又做出實行中小學教育免收學雜費,同時還將在農村中小學教育免收學雜費基礎上再免收書本費的決定。2007年,城鎮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為938元,比同期提高11.2%,其增幅平穩正常。『留金錢不如長本領』的觀念也使家長們主動增加教育投資提高孩子和自身的本領,教育投入在家庭支出中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
關注健康社保心托底人增壽
海林市三道鎮振興村農民盧寶林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受益者,前不久兒子腰間盤突出做手術,由於參合醫療費用報銷了1000多元錢。盧寶林感慨地說,想當初還是在別人的極力動員下纔掏出10元錢參合,沒想到就是這10元的投入給兒子帶來了福音,解決了全家的難題。
金剛處長說,他感觸最深的是全民保障事業現在已由政府強制到百姓自願,這種消費意識的轉變不僅參與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得到了更廣泛的支持和認同。2000年以來,城鄉居民越來越重視醫療保健,用於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醫療保健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越來越大。
2007年,全省城鎮居民醫療保健支出730元,比2000年增長1.1倍;醫療保健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為9.7%,比2000年提高0.8個百分點;2007年哈市人均滋補保健品支出為116元,比2000年增長3.2倍。2007年,農村居民醫療保健支出比2000年增長32.5%,醫療保健支出佔消費性支出的比重也比2000年提高1.1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醫療保險體制改革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衛生醫療條件明顯改善,2007年全省每萬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39.8人,每萬人擁有衛生機構床位32.3張。受競技體育運動的影響和帶動,近年來黑龍江省群眾體育運動高潮迭起,2007年全省達到《國家體育鍛煉標准》人數達355萬人。
各級政府多渠道籌措社會保障資金,健全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著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救助制度,形成了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網絡,緩解了人們的後顧之懮。2007年末,全省有830.2萬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比2000年增長63.8%;有763.9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比2002年增長94.5%。全省有145.9萬城鎮居民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比2000年增加132.2萬人。另有464.1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312萬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有88.4萬農民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
伴隨著醫療、體育、衛生和社保事業的發展,城鄉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增長了,2006年已經達到73歲,比2000年增加0.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