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9日訊 投資1.6億元的向陽垃圾處理場,在僅僅運行了9個月後,卻因500米半徑內的百餘戶村民的封堵而被迫停產。垃圾場的停工,造成哈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從預期的80%以上降至45.7%,遠遠低於國家對於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要求。近日,記者從哈市城管部門了解到,在各相關部門的努力下,向陽垃圾場近期有望投產運營,這場持續了兩年之久的紛爭即將畫上句號。
日前,記者來到位於香坊區向陽鄉金家村的向陽垃圾處理場,只見廠門緊鎖,除了兩名留守的人員外,記者再也沒有見到其他工人。當問到垃圾場的具體情況時,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是來幫忙的,並不了解具體情況。記者采訪了部分村民。
兩年苦等紛爭未斷
2005年春,距離向陽垃圾場只有10餘米的向陽鄉金家村的幾戶村民因無法忍受2004年11月投入使用的垃圾處理場帶來的空氣污染和污水污染,對垃圾處理場的選址提出質疑,隨後進行了封堵。行動從最初的幾戶發展到距垃圾處理場500米范圍內的百餘戶村民。封堵事件時間持續到該場口頭承諾垃圾處理場停用,纔算告一段落。此後,雖然垃圾場僅僅運行了9個月就停工了,但是因為涉及到垃圾場周邊地區動遷,金家村的相關建設審批都停了,一些村民想要結婚卻蓋不了房子,想要種地,也怕隨時可能動遷。
向陽垃圾處理場一直處於關閉狀態。
村民任淑蘭說,自從垃圾場投入使用的第一天起,他們就找過很多部門,但一直沒有結果。垃圾場開工的時候,他們每天都要忍受難聞的異味,還時刻擔心村子周邊環境被污染。好不容易迫使垃圾場停了工,異味是少了,可是又有消息說他們要動遷了,為了這,她家2005年新蓋的房子,本來是打算裝修完給孩子結婚用的,但是因為怕動遷,裝修的事也只能停了,孩子的婚事也一拖再拖。因為自己家臨街,本來想利用自家院裡的地蓋個飯店做點買賣,或者租出去,都能補貼家用,可是,兩年多了,是走是留一直沒個說法,想蓋房子也不給審批,現在她能做的就是等。
村民魏景林說,以前計劃的事,因為要動遷,一樣兒都實現不了,就拿自己家蓋的豬圈來說,剛蓋好,就有消息說他們要動遷了,所以他家遲遲都不敢養豬,這一等就是兩年多。魏景林說其實這些還是小事,他目前最擔心的就是垃圾場離他們這麼近,會不會污染地下水。
哈市垃圾處理能力受到制約
據了解,向陽無害化垃圾處理場日處理生活垃圾1200噸,2003年9月開始建設,該項目采用BOT運作模式,由民營企業哈爾濱億豐集團負責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總投資1.63億元,分三期建設,佔地55公頃,主要是代替東部垃圾處理場,解決道外和南崗東部地區生活垃圾處理問題,使用年限15~20年。垃圾場的投產使用將使哈爾濱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85%以上,一舉達到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標准,但目前垃圾場的停工造成哈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從80%以上降到45.7%,遠遠低於國家對於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要求,致使哈市步入國家環境模范城市行列的進程變得困難重重。
一方是村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一方是哈爾濱亟待提昇的生活垃圾處理能力,還有一方面是投資企業的利益,處在這樣一個尷尬境地的向陽垃圾處理場的命運將會如何?
18日,記者來到哈市向陽垃圾處理場周邊村民搬遷安置辦公室。該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辦公室自2007年4月正式進入金家村,負責接待金家村村民的信訪工作,以及距垃圾場500米范圍內的測量、摸底、評估等工作,目前,工作已經完成。具體下一步怎麼做,還需要聽上級主管部門指示。
隨後記者采訪了哈市有關部門負責人,他們表示,停工至今,哈市城管部門一直在和相關部門積極協調解決的辦法。目前,金家村距垃圾場500米范圍內村民的搬遷安置補償標准和搬遷安置方案已經制定完成,爭取近期恢復向陽垃圾場的運營。
期待出現多贏局面
國家對於垃圾場的選址、建設有非常詳細的標准。而且,垃圾場在通過環評的前期審批後,在建過程仍需要環保監察部門的執法監督,以保證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省科技經濟顧問委員會專家鮑立新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向陽生活垃圾處理場在選址上存在一定問題。按照規定,『生活垃圾填埋場應設在人畜居棲點500米以外。』但目前巨資投產的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