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日電 曾經污染友誼縣城區三十多年的水泥廠終於停止了冒煙和排放粉塵,去年與這家企業一同列入關停』黑名單』的還有從事造紙和糠醛生產的另外兩家環保不達標企業。此前,六、七十年代建廠的這三家老牌企業,曾一度作為友誼地區工業經濟的『頂梁柱』,年創稅百萬元,而備受重視與關注。
用政府捨棄年百萬元稅收、經濟總量五千萬元,企業損失三千多萬元的代價,換取一個適宜人居生存、社會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友誼人覺得:值!
因縣、場並存的特殊體制,沒有農業的友誼縣,一直把工業當作全縣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經過培育扶持和招商引資,目前縣域內有工業企業近40家。
『每年百萬元的稅收,對於經濟總量小的友誼來說相當可觀,但這種效益遠不足以彌補它給環境帶來的損害。』縣環保局副局長秦作傑如是解釋。
其實,友誼縣整飭環境污染的決心由來已久,但一直陷於『萬事具備,只欠東風』的羈絆。隨著國家加大環保力度,在『民意』支持下,按照國家有關政策法規, 2007年以來縣政府先後關停了的三家嚴重污染環境的老企業,停產改造或限期治理了八家輕度污染環境的企業。
中北糠醛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創匯化工企業。企業被關停,董事長王洪臣始初覺得很『委屈』,多年來為解決環境污染問題,他們『盡心盡力』,生產排放的廢渣,80%被用作鍋爐燃料燒掉,糠醛渣還被開發生產出了水稻專用肥、水田調酸劑等系列產品。
王洪臣告訴記者:『盡管捨不得,但最後我們也想開了,不能只重視發展,而忽視環保。』從長遠著想,公司董事會做出決定:投資800多萬元,在五裡外無人區重新建廠,新企業一步達到『零排放』。
『對於被關停的企業,縣政府及相關部門並沒有放任不管,而是采取了積極穩妥的措施,努力幫助其做好轉產及其相關處置工作』。縣經委主任於志福介紹說:『除對糠醛廠搬遷新址給予全力支持外,縣裡還計劃在原水泥廠區開發一個商、宅綜合小區,並幫助造紙廠盡快開發新的環保產業項目。
在『鐵腕』治污的同時,友誼縣引導、扶持龍頭企業帶動示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據悉,在部分企業關閉或停產的情況下,去年全縣工業經濟仍呈較快上昇趨勢。地方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和利稅總額,同比分別增長30.5%、53.7%和20%。
『寧肯少要GDP,也堅決不上污染項目』。今後,友誼縣在發展經濟中將死守這條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