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訊 在商場消費一定額度,就可憑購物小票和贈券到商場出租的指定櫃臺領取免費的寶石、珍珠、字畫等物品———近日,很多市民反映,這場『免費的午餐』背後暗藏『消費陷阱』,即在領取贈品時被推銷支付加工費或參加抽獎購買低折扣商品,部分市民認為商家利用贈券誘導消費。連日來,記者走訪了百盛、新一百、中央商城等多個商場發現,這種贈首飾原料賺取加工費、靠抽獎低折推銷產品等銷售方式普遍存在。
領免費贈品遭遇低折誘惑
2月26日14時許,記者在中央商城6樓一櫃臺看到,幾位顧客帶著購物小票和商城給出的贈送券前來挑選首飾。見記者走近,一位售貨員連忙表示剛有一位顧客放棄抽到的一等獎,記者可以『繼承』一折購買首飾的優惠。在一旁拐彎處的牆上,掛滿了字畫,售貨員表示,在商城購物給出的優惠券可以參加一至六折抽獎。
2月27日10時許,記者在新一百一樓名表維修中心旁的『贈券』櫃臺看到,售貨員不斷向兩位帶著購物小票和贈券,來領藍寶石的老大娘推銷。售貨員表示,贈送的寶石是人工合成,不值錢,老人可以用寶石抵償200元現金,購買櫃臺內的首飾。見加幾十元至上百元就能買到標價幾百元的首飾,兩位老人立即跟售貨員研究起首飾的樣式。
2月27日中午,記者持購物小票到百盛商場六樓領贈品。贈耳釘的櫃臺服務員將一對耳釘和一張刮刮卡交給記者,並表示中獎不要也可以。見記者刮到可享受1.5折購物的優惠,服務員還表示可以『昇級』到一折,並出示珠寶的鑒定書,承諾質量。在贈送珍珠的櫃臺,售貨員從蚌中取出珍珠後向記者表示,可以支付數百元不等的裝飾珍珠的物件費,將珍珠加工成項鏈墜賣給消費者。
贈品大多來自出租櫃臺
記者與多家商場聯系獲悉,商場內的贈珍珠、寶石等櫃臺,大多是商場對外出租的櫃臺。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她以前在一個大商場用這類贈券抽獎,一折買了一條原價2000多元的『K金』項鏈,但只戴了不到半年就嚴重掉色。她對憑『贈券抽獎』購買的商品的質量和價格提出質疑,同時她認為,消費者就是因為看重大商場的品牌和信譽,纔放松警惕憑贈券在出租櫃臺參與購買的。
孟繁旭律師事務所的孫律師表示,這種商場購物贈券的方式,相當於商場為出租櫃臺做廣告。從收銀臺領到贈券,消費者很容易認為贈品來自商場內部活動。當消費者在櫃臺領取免費贈送的耳釘、珍珠後,商場的承諾已經兌現。一旦消費者收到贈品後在贈品櫃臺的消費,便等於跟櫃臺形成新的銷售合同。如果出現問題,消費者往往纔知道要面對的是商場出租的櫃臺。
省消費者協會的劉副秘書長表示,消費者憑購物贈券購買的商品也受到『三包』規定的保護。消費者在兌獎時,如果商家提供的商品超過贈送價值,而要求消費者補差價時,可視為誘導消費,為避免上當,消費者可拒絕消費。
專家呼吁加大市場監管
一些市民懷疑贈品櫃臺出售珠寶的質量問題,記者采訪了省珠寶玉石監督檢驗站的陳副站長。
陳副站長表示,由於珠寶、字畫類商品的價值差別巨大,檢驗部門繁多。一些商家利用一些市民對珠寶鑒別的誤解,用A級就是頂級的概念誤導消費者,甚至提供假的珠寶鑒定書。因此,消費者如果不放心珠寶的真假,應到有資質的部門進行檢驗。
省社科院研究員王剛認為,商場將空閑櫃臺出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經營方式。這種方式也是商場積累資金的一種方法,在經濟還不很發達的地區尤為常見。一些銷售商就是利用大商場在百姓心中的信譽,以及消費者消費能力提高但缺乏鑒別能力,用高幅度打折等方式,吸引顧客購買難以判斷價值的字畫、珠寶等商品。王剛認為,商場應對出租櫃臺的經營有一定的監管,避免櫃臺打著商場的名義出售偽劣產品,損害商場的誠信度。另一方面,相關職能部門也應對出租櫃臺進行監管,避免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同時,老百姓也應走出『打折就是優惠』的消費誤區,以免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