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東北網3月5日訊 『噠、噠、噠……一氧化碳檢測儀紅燈閃爍、報警鈴聲不停。』3日8時零3分,記者在鶴崗市向陽區51委居民何振發家看到,何振發用一氧化碳檢測儀在家自行檢測到最高點CO(一氧化碳)指數濃度達到136毫克(不是每立方米的指數),正常CO指數在10毫克/立方米以內可以居住。何振發告訴記者:這種氣體無色無味,中毒後的反應是頭暈、惡心等癥狀。一食雜店的劉女士說,她前幾天中毒後惡心、迷糊,被送到醫院氧艙搶救,今天剛好點,晚上都不敢回家睡覺,只好到親戚家去住,白天回來看護房屋。
8時25分記者來到高琴家,她家屋裡CO檢測指數最高點120毫克,室外院裡CO檢測也到了26~28上下指數。高琴說,晚上在家睡覺不敢關門,開著門屋裡冷,得蓋大厚被,上高中的孩子已經送到親屬家去住了。居民楊玉萍說,政府部門通知我們不能居住後,就把兩個孩子送到別人家去住了。
據了解,鶴崗市興山區2委和向陽區51委居住的人家受到一氧化碳不同程度影響的大約有200多家,日前已有100多戶搬遷。政府部門給每戶發放了兩個月300元的租金,針對困難戶,在生活上給予補償。
緊急啟動應急預案
1月16日,在鶴崗市興山區的一戶居民家,一位42歲的女士出現了不良反應後醫治無效死亡,疑似一氧化碳中毒。鶴崗市迅速成立應急事件處理小組。按照國家重大一氧化碳氣體中毒事件應急預案有關規定,鶴崗市發生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應屬於4級分類范疇,即:一般性突發事件。
全市相關部門緊急采取措施,通過檢測發現興山區和向陽區交界區域的一氧化碳指數不同程度超標。18日,發出了『溫馨提示』:1:經有關部門對您家住宅的連續監測,您的居住環境不適合返回居住。2:如需短暫逗留,請注意通風,尤其在夜間一定注意您的安全。3:如果您出現頭暈、惡心等癥狀,請迅速到通風良好的地方,呼吸新鮮空氣,癥狀嚴重者請速到醫院救治,撥打120急救電話。
據了解,事件發生後,全市各有關部門積極投入到救助工作中,日前已出動警力1000多人次,每天24小時在現場值班,保護該區域居民家庭財產的安全,嚴防盜搶和火災的發生。市、區兩級衛生疾控部門派出專業技術人員100餘名,每天在事發區域內對居民室內空氣進行一氧化碳監測,每天的檢測戶數都超過150戶,並在當天把檢測結果上報『應急』中心。興山區政府和向陽區政府及時把室內出現一氧化碳超標現象的住戶遷走,把下撥的租住房補助費發放到了受災群眾手中。對中毒人員進行快速、免費治療,並開通綠色通道。
專家鑒定事發原因
事發後,省高級檢測專家一行來到鶴崗,對該地區一氧化碳的成因等問題進行了技術鑒定。省、市專家組一致認為,導致一氧化碳滲入住宅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井下長期開采後,殘留在舊巷、廢巷內的邊角煤柱煤炭自燃發火,再加上部分回填物煤矸石產生自燃,使一氧化碳通過裂隙擴散滲出地面,致使事故發生。
據了解,本區域內由於國有重點煤礦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已停止開采,附近的小煤礦近年來陸續關閉,地下大、小礦井采空區有的相互連通,在外部條件的作用下產生自燃現象。預計該火區自燃時間將持續6~7個月。
受災居民將遠離『危險地帶』
『在我省發生這樣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是罕見的特殊案例,但給我們敲響了警鍾,教育人們怎麼去防范,特別是不能把住宅建在廢棄的礦井上或塌陷區域,以免發生類似事故。』省技術專家說。
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危害人身安全和引發火患等問題,專家組建議,一是受一氧化碳影響區域內的部分居民采取搬遷措施,避免再次發生中毒事件。二是繼續加強該地區的一氧化碳監測工作,要定范圍、定地點、定時間、定專人觀測,掌握一氧化碳滲出濃度和規律,適時決定搬遷居民是否回遷。三是在氣候轉暖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一帶火區進行治理,采取地面打鑽,通過管道注入水泥開展消火,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地區火患問題。
3日上午,鶴崗市主管領導與受災居民代表商討解決方法,聽取居民代表的意見後,決定把受災的居民區域納入2008年鶴崗市棚戶區改造工程,屆時,按照相關規定給予搬遷安置費用,讓這些居民遠離『危險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