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6日訊 提起龍橡棚戶區,人們只知道這裡有個利稅大戶———哈爾濱龍江橡膠廠,但居住在這裡的老人告訴記者,這裡還藏著一座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細菌彈殼制造廠舊址。昨天,記者走進被哈爾濱市列入3年內完成改造的棚戶區之一的龍橡社區,探尋它曾經的歲月。
現狀
棚戶區遺留侵華日軍罪證
今年50歲的原哈爾濱龍江橡膠廠職工馬長林帶記者來到空蕩蕩的原橡膠廠廠區內,探訪被保留下來的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細菌彈殼制造廠舊址。
馬長林指著棚戶區內4座幾十米高的煙囪告訴記者,這些都是侵華日軍細菌彈殼制造廠遺留下的。棚戶區內除了煙囪外,還有日軍遺留下來的一座五層小樓和一個細菌彈殼制造廠舊址。記者在細菌彈殼制造廠舊址看到,該建築高有10米,頂部為圓形。據馬長林介紹,這座廠房可能是焙燒土陶細菌彈殼的窯體,牆體厚度1米,1997年被列入黑龍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地下通道可能延至平房區
今年54歲、從小生活在此處的市民王力告訴記者,在龍橡路2號樓旁的鍋爐房下,還有一條不知道有多長的地下通道。聽老人們說,這條地道是侵華日軍第731部隊修建的。
王力告訴記者,他年輕時與伙伴曾下過這條地道,走了大概10餘米遠,地道延伸的方向是平房區,寬1.2米、高約2米,水泥地面。馬長林告訴記者,該地道在棚戶區內的出口是由水泥灌制的大門,老人們都說這條地道可能是通往『魔窟』(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的。
花絮
八旬勞模期盼棚戶區改造
一提起龍橡棚戶區內的老居民,很多住戶紛紛向記者介紹起原橡膠廠的省級勞模王允海。『這位老人可是橡膠廠的一寶!』
記者走進王允海家時,王老正聚精會神觀看電視中轉播的全國兩會報道。據了解,王允海16歲時從山東老家『闖關東』來哈,1947年入黨,在橡膠廠當過工人、段長和車間副主任,曾連續7年被評為省級勞模。知道他的人都對他的技術挑起大拇指:『不論多破的鍋爐,到他手裡都能重現生機!』如今,86歲的王老一談起哈爾濱市將對棚戶區的改造,興奮地說:『這是市委、市政府對咱老百姓的關心,這些老房子到該改造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