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孫東生委員:糧食主產區農業基礎建設有待加強
2008-03-06 23:48:35 來源: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孫東生委員

  東北網3月6日訊 (記者 孫曉銳 ) 去年我國北方地區夏季乾旱和今年年初南方地區冰凍災害再次對我國糧食供給和糧食保障能力提出了挑戰。我國糧食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落後,已經影響到糧食持續穩定增長。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副主席孫東生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予以高度重視,加強糧食主產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就目前存在的問題,孫東生委員認為,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滯後,靠天吃飯的狀況沒有改變。黑龍江省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從2002年起每年向其它省市提供商品糧均在400億斤以上,2007年各全國提供了520億斤商品糧。但黑龍江省農田水利設施薄弱,到目前為止除在建的尼爾基水庫外沒有一座控制性水利工程,農業抗旱排澇能力差。同時由於大量地表水流失,農業生態環境惡化。2007年歷來以排澇為主的三江平原出現的嚴重夏旱就是一個訊號。

  其次,糧食倉儲設施落後,設備老化,倉儲能力不足。近年來,由於倉儲設施維護和建設投入不足,一些糧庫不同程度出現了基礎下沈、牆壁裂縫、屋架變形、屋蓋破漏等現象(黑龍江省為此每年報廢庫容5億斤左右),部分烘乾設備技術條件陳舊、老化。倉儲能力的下降不僅威及應對危機的能力,也會增加農民負擔,影響農民種糧積極性。

  孫東生委員認為,運力不足也嚴重影響了糧食安全。糧食主產區糧食運輸主要依靠鐵路,但糧食主產區往往工業不夠發達,單向運輸的特性影響了鐵路建設的積極性。黑龍江省鐵路運輸請配率僅為34%左右,運輸矛盾突出,嚴重制約了糧食的外運,降低了糧食保障能力。

  孫東生委員建議:

  一、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糧食主產區排澇抗旱抵抗各種自然災害的能力,實現糧食的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地表水資源豐富,應盡快啟動引漱工程,建設一批控制性水利工程,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二、建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提昇我國農業生產科技含量,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應盡快建立促進現代農業建設投入保障機制,使墾區享受大縣糧食補貼政策,支持墾區做強做大。設立現代農業發展基金,組建相應的金融機構,推進資本化動作,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三、科學規劃,增加投入,建設國家級糧食戰略儲備基地,提昇糧食戰略儲備能力。應建立糧食儲備專項,保證及時收儲,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建設糧食主產區現代物流體系,提高糧食主產區儲運能力。

  四、加大對糧食主產區機械化耕作和規模化經營的扶持力度,提高糧食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支持組建農機合作社,對符合條件地區的大型農機推廣給予資金扶持,鼓勵購買使用大型農機具,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

  五、建立糧食淨調出的補償獎勵長效機制。補償獎勵資金主要用於支橕收購價格,防止『谷賤傷農』,彌補商品糧長時間存儲產生的費用,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