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爾濱備春耕生產重視旱情 采取措施抗旱保春耕
2008-03-07 06:02:2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7日訊 昨天,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杜宇新在阿城區就備春耕生產調研時強調,全市各級黨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當前春旱的嚴峻形勢,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抗旱保春耕。要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廣開致富門路。要加強勞務中介管理,保證農民外出務工合法權益,拓展勞務市場。

  『2006感動哈爾濱』專題人物(事件)評選程穎剛《詠嘆自然》藝術攝影專題2006年哈爾濱和諧商業市民信賴企業(品牌)總評榜

  昨天是農歷驚蟄的第二天,也是備春耕生產的關鍵時期。農民餘糧銷售了多少?農貸資金是否充足?種肥購買進度咋樣?增加收入有什麼好辦法?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政府幫助解決?帶著諸多牽掛,杜宇新走進阿城區料甸鄉海溝村農民家中。一張飯桌,幾杯清茶,杜宇新與農民們圍坐在一起,無拘無束,實話實說。

  海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奎林說,哈爾濱銀行已給村裡發放了430多萬元貸款,農民備春耕生產的資金基本夠用,有的農民還用農貸飼養肉牛,多了條增收渠道。

  說到肉牛,楊奎林的話茬立即被養牛大戶李萬學打斷。李萬學是黑龍江省活牛供港第一人,去年向香港出口肉牛2800頭,今年將達到3500頭。李萬學說,目前肉牛價格每斤已超過8元錢,農民養一頭牛的收入等於種10畝玉米。杜宇新稱贊道,單一種糧收入有限,過腹增值效益明顯,這是哈爾濱市農牧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當前畜產品需求量大,畜牧業效益大幅增長,各地要抓住機遇,把全市畜牧業生產再提高一個檔次。

  剛剛獲得『全國優秀家庭農場』稱號的水稻大戶蒼慶波,把證書拿給杜宇新看。他介紹說,他家已連續3年進行『鴨稻共作』試驗,即在稻田養鴨,用鴨子除草、滅蟲、肥田,生產有機大米,價格是普通大米的兩倍多。今年,由他帶頭組織70多戶農民建立了阿城區金京稻米協會,主打品牌就是『鴨稻米』。杜宇新說,五常大米比其他地方價格高,還有些優質米賣上更好的價錢,這說明糧食生產到什麼時候都得走『優質優價』的品牌之路。

  調研中,杜宇新詳細詢問了農資下擺情況,了解化肥漲價對農民的影響。杜宇新說,農資下擺進度慢,主要原因是農民資金緊張,資金緊張的原因又是餘糧銷售難,這就要求各有關部門,一方面要幫助農民廣開銷售,加大餘糧銷售力度;另一方面要組織好農資貨源,嚴格控制農資質量,確保農民購買貨真價實的優質農資。

  從去年秋天持續到目前的旱情,是杜宇新此次調研中最為關注的話題。他說,糧食生產在農民收入構成中佔有一半左右的比重,是農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徑,穩定糧食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穩定了農民收入,而糧食生產的關鍵又在於備春耕生產,當前旱情是制約全市糧食生產的主要因素。

  杜宇新指出,溫家寶總理在本次人代會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三農』工作,落實好總理報告精神,全市各級黨政部門要高度重視當前春旱的嚴峻形勢,認真組織人員深入農村生產一線,籌集資金、加強指導,采取各種措施,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打水源井、補水井等方式努力保證水稻生產;通過發展節水農業、充分利用水利設施,實現有效節水的目的;通過合理科學地調整種植業結構,努力減少乾旱對春耕生產的影響,抗旱保春耕,為奪取全年農業豐收奠定基礎。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