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唐修亭委員呼吁建設五大工程打造糧食戰略基地
2008-03-07 09:35: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偉 賈輝 郭存發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7日訊 『糧食安全是全世界的話題,更是13億人口國家的永恆話題。黑龍江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果獲得國家的支持和幫助,一定能把「北大倉」建設成為國家的「大糧倉」』。

  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省發改委主任唐修亭呼吁,把黑龍江省建設成千億斤糧食生產戰略基地。他說:『力爭到2012年,全省糧食生產能力達到1000億斤以上,商品糧年調出量達到700億斤以上,做到關鍵時刻種得出、調得動,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

  巨大增產潛力待釋放

  近十幾年來,黑龍江省糧食生產連續躍登500億斤、600億斤、700億斤三個臺階,去年達到793億斤,年均向省外調出商品糧400億斤以上。

  唐修亭代表介紹說,在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探索中,黑龍江省已經感到資源是基礎、科學技術和生產措施是保證、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是關鍵。從黑龍江省資源條件和技術儲備看,要把黑龍江省建設成千億斤糧食生產戰略基地有著巨大潛力。

  ——中低產田面積佔耕地的63.8%,增產潛力可觀。如果低產田達到中等國家水平,就可增產224億斤。如果全部建成高標准田,從糧食生產能力上就可再造一個黑龍江。

  ——有成熟的增產栽培技術和模式可供推廣。在一些主要糧食生產縣和場實施模式化栽培,如果栽培技術先進實用,易於接受和掌握,推廣後增產幅度在46%-62%之間。

  ——具有適合規模化生產的有利條件。耕地平坦連片,適宜規模化機械化作業生產,展現出集約化生產、高勞動生產率的強勢,可以率先實現糧食生產現代化。

  ——有全國最大的農墾集群,生產技術和經營方式帶動作用強。黑龍江省農墾耕地佔全省的五分之一,目前,全省各地農墾場與地方縣合作共建成效突出。

  五大工程保增產目標實施

  唐修亭代表介紹說,千億斤目標構成包括:水稻面積4000萬畝,產量400億斤,增產68億斤。大豆面積5700萬畝,產量160億斤,增產60億斤。玉米面積5200萬畝,產量390億斤,增產75億斤。小麥及馬鈴薯等面積1100萬畝,產量66億斤,增產30億斤。實現這些目標,需要靠實施5大工程保證。

  建設農機化工程,推廣現代耕作制度和栽培模式,可增產糧食75億斤。計劃加快地方農業機械化工程建設,加大大型拖拉機及配套農具的配置。

  加強水利化工程建設,改造中低產田,可增產糧食超過88億斤。黑龍江省西旱東澇問題比較突出,興利除害是發展糧食生產的關鍵。

  建設水稻大棚育秧工程,可增產水稻10億斤。計劃在糧食基地建設中以水稻為主,實施大棚育秧工程。

  建設科技支橕工程,可促進糧食增產60億斤以上。以加快種子和黑土培肥為重點,加快科技工程建設。

  加強糧食生產配套條件建設和改革。加強倉貯、運力等保障條件建設;探索為廣大農民接受的土地流轉方式和勞動力轉移途徑;進一步發揮農墾集團化優勢,帶動地方農業生產方式的逐步改善。

  目標實現待多方扶持

  唐修亭代表介紹,在黑龍江省建設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生產基地,利在當地,惠及全國。首先,黑龍江省產出率高。據初步測算,五項重點建設工程總需投資652億元,新增生產能力233億斤全部為商品糧,斤糧投入2.8元,農民人均增收780元。其次,生態效益顯著。從根本上解決中西部因旱造成的土壤退化和風沙日益惡化的問題,每年可截蓄地表水9.48億立方米。

  唐修亭代表認為,未來五年,在中央的支持下,省裡將籌措一部分資金和通過融資等方式吸納社會工商資本,加大糧食生產資金投入,力爭不斷鞏固和提高黑龍江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生產能力。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