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不孕不育率10年上漲近一半 都市女性懷孕成難事
2008-03-09 12:06:35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侯文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9日訊 一組數字觸目驚心:10年前,我國育齡人群中的不孕不育率僅為10%,在全世界處於較低水平。而如今,全國平均每6對育齡夫婦中就有1對面臨生育方面的困惑,不孕不育率上昇到15%左右,接近歐美發達國家水平。也就是說,我國的不孕不育率在10年裡上漲近一半。

  數字背後是一張張無助和焦慮的面孔。也許不仔細留意的話,你很難從身邊辨認出這些有著生育困惑的夫婦,但事實上,他們承受的隱痛難以啟齒又刻骨銘心。

  從醫學角度來說,不孕不育就是指正常夫婦在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的情況下,一年內仍沒有受孕。專家分析說,普遍的晚婚晚育現象、不良的現代生活方式、巨大的工作壓力和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是造成不孕不育率迅速上昇的主因。

  我曾經兩次放棄生孩子的機會

  自述人:陳亞,35歲,某醫藥公司營銷部經理

  如果老天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重新在事業和孩子之間選擇,我想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孩子。可是5年前,我做作了一個這輩子最後悔的決定。

  我碩士畢業時已經25歲了,好不容易纔進了一家藥廠(醫藥公司前身) ,只想施展抱負,有一番作為。26歲時我和當大學教師的先生結了婚,可謂是一帆風順。可是沒多久孩子就冒冒失失地來了。當時我和先生一致決定:一切以事業為重,暫時放棄生育。

  30歲時,我終於熬到了部門主任的位置。偏偏在這個時候,我又意外懷孕了。這一回我沒有找先生商量,獨自去醫院做了手術。躺在手術臺上時,我心想:再忍兩年吧。

  兩年後,我覺得自己終於『萬事俱備』,工作游刃有餘,也買了新房,可以迎接小生命降臨了。可是一等就是兩年,肚子裡一點動靜也沒有。我去醫院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輸卵管堵塞。從那以後,我的生活就變成了不斷上醫院看病。今年年初,抱著最後的希望,我接受了人工授精,可孩子還是沒有來。

  先生一直安慰我,說生不生孩子無所謂。可想起5年前的那次決定,我簡直後悔死了。

  都是夜生活惹的禍

  自述人:樂樂,38歲,電視編導

  剛結婚時,就和老公說好暫時不要孩子。因為工作的關系,我常常通宵熬夜,也漸漸養成了抽煙和喝咖啡的習慣。現在我每天的抽煙量為一包左右,煙齡已經有整整15年。喝咖啡對我來說就像喝水一樣,一天不喝就難受。而且,因為每天晚上都出去吃『宵夜』,我的體重激增到了70公斤,而我的個頭只有1米63。

  30歲那年我和老公開始考慮要孩子,可孩子卻老也懷不上。不得已,經朋友介紹去看病,醫生對我說:『肥胖、抽煙、喝咖啡,你哪天改了這些,哪天就會懷上孩子。』我努力照醫生的話去做,可這麼多年的生活習慣,已經不是一天兩天能改變的了。

  不孕原因多樣

  一般來說,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在25?28歲。超過28歲以後,女性體內的細胞過了高峰期,隨著年齡增長,排卵質量不斷下降,使得生育能力大大減退。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婦產科主任吳效科說:不孕如今呈現這樣一個特點,人工流產導致不孕的比例在上昇,原因是人工流產後並發癥較多,再加上得不到良好的休息,使得感染的機會增大。而且,大齡孕婦的流產風險也大大增加。據統計,30歲的孕婦中大約有15%會遭遇流產,而40歲的孕婦中這一風險更是高達25%。

  另外,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肥胖可引起女子閉經、月經不調和不孕等。肥胖女子不僅不易受孕,而且孕後的產科合並癥也較多。在眾多導致不孕的原因中,除了生理原因外,不可忽視心理原因。神經內分泌學的研究證實。長期懮慮、抑郁或恐懼不安等不良精神心理因素的刺激,可能通過神經傳入大腦,經過一系列的反應,最終使女性難以受孕。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