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省博物館免費開放的『乘法定律』
2008-03-10 16:50: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高廣志 鄒大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3月10日電 邊疆文化大省黑龍江博物館免費開放的乘法定律

  位於哈爾濱市繁華地段的黑龍江省博物館從來沒有這樣火過--門裡的參觀人群熙熙攘攘,講解員被圍得團團轉,館長不得不參與維持參展秩序;門外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等免費票的人群,一些進不去的小孩子哭鬧地向父母撒著嬌……

  博物館免費,對於黑龍江這個邊疆文化大省來說並不是第一次,然而對於許多普通市民和農民工卻是第一次,拆除了幾百萬市民感受『城市母愛』的門檻,他們見證著博物館管理的這次革命。然而,免費帶來的不僅是市民盡享文化盛宴,還有不斷湧現的『免費後遺癥』。黑龍江省有關部及時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免費的博物館逐步步入正軌。

  門票告急:出入皆平民

  『媽媽我要進去,我就要進去……』6歲的趙轉轉不停地抱著媽媽的腿撒嬌,同來的父母焦急地搓著手與孩子商量:『上午的免費票沒了,寶寶,咱們下午來好嗎?』

  這是記者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第一個周末見到的場景。許多帶著孩子前來參觀的家長,由於上午領不到免費票,在門前排起了長龍,等待下午領票入館。此時的館內也是人聲鼎沸,講解員在人流的擁擠下從一個景點好不容易挪到另一個景點。『市民們的參觀熱情很高,采取免費不免票、限制票數的方式,也是為了博物館和參觀者的安全!』黑龍江省博物館館長鄭秀山說。

  黑龍江省博物館原名莫斯科商場,這座俄式建築始建於1906年。館捨面積近1萬平方米,藏品10.7萬餘件,其中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的大量絲織品、平頭鴨嘴龍化石等展品不僅極具價值,也蘊含著黑龍江自然文化脈絡。能夠在這裡博古探秘,是許多哈爾濱市民難捨的心願。『我在哈爾濱生活了20多年都沒來過,現在免費了過來湊個熱鬧看看!』哈爾濱市民何山說。

  來博物館『湊熱鬧』的參觀者讓管理人員出乎意料。21日免費首日,黑龍江省博物館迎來了2000多名參觀者,是過去同期的40倍,緊接著又突破了4000人。『博物館樓體較老,廁所等服務設施也無法同步,博物館只能按建築本身的承載能力限量發放門票!』鄭秀山說,市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了,雖然按規定每日接待量為1500名觀眾,超過後則發放明日門票,但實際上每天的觀眾接待量都要超過規定數量。

  記者從黑龍江省文化廳了解到,從21日免費開放首日到3月6日,黑龍江首批開放的黑龍江省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黑龍江民族博物館和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共接待觀眾7.1萬人。

  記者走訪時發現,博物館免費後,大多數中低收入者成為主體和最大的受益者。『免費之前沒問過票價,也不敢來,現在我們全家要把這幾個博物館參觀一遍,讓老婆孩子高興,也多長點知識!』在哈爾濱打零工的陳師傅每月只有1000多塊錢的收入,從一家三口的朴素著裝和臉上興奮、專注的表情可以看出,這個農民工家庭對文化的渴望。

  400多萬市民尋回『城市母愛』

  『兒子不了解自己母親的歷史,你說這算咋回事?所以說這免費是為市民造福的好事!』75歲的哈爾濱市民張鈺川說,免費開放讓400多萬哈爾濱市民有了和城市歷史文化零距離接觸的機會。他說,以黑龍江省博物館為例,50年代曾經是免費開放,當時大伙經常來這裡尋根,文革前他最後一次來此參觀,此後再也沒來過。聽新聞說博物館免費開放,他和老伴立即趕來看看新變化,場館的變化讓他吃驚不已,許多展品都是難得一見的寶貝,在這能找到黑龍江的老味道。

  記者在黑龍江省博物館恐龍化石前遇到了和媽媽一同參觀的12歲俄羅斯小男孩鮑裡斯,他說,自己和媽媽、姑姑來哈爾濱旅游,看到很多人進了這個鬧市區的房屋,他們也就跟著進來了,進了展館纔發現化石、盔甲等好玩的展品,也了解了一點關於黑龍江和哈爾濱的歷史。

  『門票錢雖然不多,但是隔著的卻是一堵厚厚的牆!』黑龍江省文化廳副廳長王珍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她說,以黑龍江省博物館為例,原來10元的門票錢對博物館生存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如果用免去10元門票作為乘數,那麼調動的將是黑龍江無數個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享受免費文化大餐的乘積,這個免費乘法效應對應的是一筆無法估量的寶貴精神財富。

  免費,很美,很惠民,也很艱難。

  早在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就將博物館定義為『非盈利性』文化機構。但受條件所限,國內公立博物館真正免費『敞開大門』很艱難,尤其是減免門票收入後增加的配套設施、新增水電費支出等運轉經費。對此,黑龍江這個並不富裕的邊疆大省,除中央財政補助的490萬元外,安排了57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新增支出。『財政反哺從根本上解決了後顧之懮,也增強了博物館活力!』東北烈士紀念館館長劉加量說。

  小火『燉』免費:細節料理文化盛宴

  與以往的世界博物館日免費不同,這次免費是一次『真刀真槍』的長期較量,博物館究竟能堅持多久?在福建等免費開放的試點地區,參觀者的不文明參展行為曾經讓免費遭遇尷尬-- 『大象』的尾巴被扯了下來,螳螂演示器的一只胳膊已經不能活動,一些小動物的標本不是折了胳膊就是斷了腿……黑龍江是否會重蹈覆轍?

  記者采訪中發現,黑龍江免費開放的四家博物館也經歷了一些尷尬,但管理部門迅速的細節微調有效地防止了『免費後遺癥』蔓延。

  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一曼街上的東北烈士紀念館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革命紀念性博物館之一,7000餘件館藏展示了抗日英雄楊靖宇、趙一曼、趙尚志及解放戰爭時期的董存瑞、楊子榮等140多位英烈事跡,許多市民對機關槍等大量軍事文物『愛不釋手』。對此,展館劃出了觀展線,同時新購置安裝了電子安檢門,確保游客和文物安全。

  『免費不是免責,人員流動量大需要展館人員真正從管理者向文化普及服務者轉變,尤其在細節服務方面!』劉加量說,免費的價值不僅在於讓市民開拓歷史文化知識,更是一場展館和觀眾的『考試』,是博物館管理的一次革命,博物館不再只是個『藏寶』的部門。我們幾個館長都『客串』了講解員和秩序維護員,管理者細節預案做好了,觀眾也就不亂了。

  考慮到觀眾安全,避免人流激增發生擁擠、踩踏等事件,黑龍江省對博物館實行了免費票發放登記、總量控制、增加攝像頭和安保人員及志願者等預防措施,各展館對許多開放式文物加裝了『玻璃外衣』,同時設立了愛心座椅和提示牌,供觀眾休息、等待免費門票發放,引導觀眾文明觀展。

  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是國家級保護建築,已經有90餘年的歷史,樓梯都是木制的,承載量有限,開放首日人數多時木樓梯都顫抖。展館從安全角度考慮,規定每半小時發一次票,每次僅限20人進入。告示一貼出,參觀者即開始有序排隊等待。

  記者在黑龍江省博物館看到,4歲的劉菲牽著外公和外婆的手,高興地又蹦又叫。在一名女工作人員的微笑勸告下,兩位老人摸著孩子的頭說:『菲菲,告訴阿姨說我們錯了,下次不會了!』小姑娘瞪大眼睛,用可愛的小手捂住了嘴巴,開始安靜地在外公身邊聽展品的故事……這是市民們送給『免費』的答卷。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