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 今天是第三個世界腎髒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多家醫院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腎髒病的發病率高達10%,也就是說,每十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腎髒病患者。專家稱:用藥過量、裝修污染及不當飲食,都能成為引發腎髒疾病的致命因素。
哈醫大二院腎內科任野平主任說,由於人們的腎病知識知曉率和防病意識很差,在醫院的門診中,約有30%的病人已經出現明顯的腎功能下降甚至衰竭,纔到醫院就診;有的病人不能定期復查、不按醫囑服藥,使得腎病迅速發展成為尿毒癥。
用藥不當腎髒受損
52歲的張女士七年前開始因身體某處疼痛不適而服用去痛片,每天至少吃12片。一個月前,她被醫生告知患了腎小管損害,必須停止服藥,否則病情繼續加重會導致尿毒癥,最終導致死亡。哈爾濱市有一對老夫婦,因多年服用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治療心髒病的中藥而導致腎衰,雙雙走進了透析中心,靠每周兩次的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據統計,現在在腎功能下降的人群裡,1/4是由於藥物引起的。記者從哈醫大四院、哈醫大二院等醫院了解到,有很多腎髒疾病的患者是由於服用藥物不當而導致腎髒器官受損,患上了腎髒疾病,甚至因此而死亡。例如長期服用去痛藥可引起陣痛劑腎病,盲目不當的使用中藥會導致腎髒受到損害。哈醫大四院泌尿內科王莉主任說,藥物大多都是通過腎髒排泄的,用藥種類太多、劑量過大就會加重腎髒的負擔。服用任何藥物都有潛在危險性,服用一定要依說明書上使用,並請教醫師藥師,不可擅自改變劑量,以免發生危險。
裝修污染引發腎病增加
26歲的小靜在哈爾濱市一家裝市場賣了七八年的裝飾材料,由於是過敏性體質,加上長期置身苯、甲醛等有害氣體超標的環境中,一年多前她的皮膚上開始長了很多紫色斑點,還經常肚子疼痛,但直到身體開始浮腫、尿液中出現紅色她纔到醫院檢查。醫生診斷她為紫癜性腎炎,腎髒功能已衰弱到晚期,由於治療過晚,最終導致尿毒癥。
市第一醫院腎髒科主任宋曉輝主任說,如果人體長期置身在苯、甲醛等有害氣體超標的環境中,通過呼吸、皮膚吸收等渠道,有毒物質會通過血液進入腎髒,嚴重損害腎髒功能,引發腎病,嚴重者還將導致尿毒癥。因此,要盡量少到剛裝修過的室內場所,家庭裝修時應檢測甲醛等有毒物質含量是否合格,新裝修過的屋子最好通風半年再進住。
只吃素會加重病情
家住香坊區的李女士今年51歲,自從被確診慢性腎病後,她就開始了控制蛋白飲食,只吃素,不吃肉,連豆腐都一口不動,可在這樣『嚴格』的飲食治療下,她的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使自己一天消瘦似一天,虛弱的她不得不被家人送進了醫院。
省醫院腎內科主任王景新介紹,眼下像李女士這樣的腎病患者非常多,他們的『無蛋白』飲食論不但無助於治療,還會造成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從而加重病情。腎病患者需要的是『低蛋白、限蛋白』而不是『無蛋白』飲食。蛋白質只要每天每人攝入不超過每公斤體重0.6克就可以。此外,腎病的飲食治療需要專家分階段調整,盡量選擇攝取優質蛋白,如瘦肉、魚、雞蛋,少吃蔬菜、面粉等植物蛋白豐富的食品。另外少吃生冷食物、少吃海鮮能減少患腎病的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