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3日訊 哈爾濱市繼去年取消17所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公助校之後,今年還將繼續取消民辦公助校,明年,哈爾濱市46所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公助校將全部被撤銷。民辦公助校撤銷在社會上引發爭議:民辦公助校姓『公』以後,教學質量能保證嗎?學生只能按學區昇入對口小學、初中,會不會造成熱點校『條子生』、『假戶口』增多?家長很難花錢買優質教育了?『擇校』的空間縮小了?
爭議一:花錢難買優質教育
家住道外區的一位家長李女士說,等孩子上初中以後,她想花錢給孩子『擇校』,讓孩子享受優質教育。可這回民辦公助校取消了,將來孩子就上不了名校了。
據了解,哈爾濱市中小學每年招收新生約10萬人,每年有20%左右的孩子在擇校。撤銷民辦公助校後,教育部門並沒有完全堵死擇校之路,學生和家長如有擇校需求,可選擇獨立辦學的民辦學校。但許多家長表示,到熱門的民辦校擇校仍然很困難。去年到哈工大附中給孩子報名的一位家長說,他凌晨3點多鍾就到學校門口排隊給孩子報名,報名學生人數最終達到1萬餘名,可學校初一年級只收800餘名學生。
爭議二:姓『公』滋長不正之風
許多家長表示,取消民辦公助校以後,孩子只能按學區昇入對口小學、初中,會不會造成熱點校『條子生』、『假戶口』增多,擇校由公開變『地下』的特權現象?道裡區家長王先生認為,民辦公助校全取消之後,那些師資力量強的熱門中小學將成為家長追逐的目標,非名校片區內的家長們為了能讓孩子進名校,容易私下搞小動作,如辦理假戶口等方法讓孩子進名校。
爭議三:回歸後教學質量難保
『民辦公助校的老師工資高,獎金高,待遇優厚,如果回歸到公辦校以後,老師的這些待遇就會縮水,教育質量能保證嗎?』許多家長發出疑問。
記者在哈爾濱市民辦學校哈工大附中了解到,該校目前初中共有學生2894人,如果每名學生每年收取學費6000元,每年學校的收入是1736.4萬元。教師每個月的工資五六千元不在話下,僅一個教師節就發獎金2000元,每半年的獎金2500元,冷天發手套、熱寶,過年過節發大米、豆油等。據了解,哈爾濱市部分民辦公助校的教師待遇比公辦校要高出許多,與個別民辦校還有一些差距。一位教師表示,獎和罰是掛鉤的,高待遇教師就要對學校有高回報,因此對教育質量有促進。如果回歸公辦校以後,待遇上不去,容易影響老師的積極性。
哈爾濱市一民辦公助校校長對回歸公辦校表示擔心,如果不收費,老師的待遇將下降,由於不允許多收費,學生享受的特色教育也將取消,最終受損失的是學生。哈爾濱市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發展教育應該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匹配,應該提倡民辦公助學校轉制、轉軌的多元化。有條件、有特色、又有發展前景的學校,不一定非得轉制成純民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