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3月14日專電 針對黑龍江省等地越來越嚴重的春旱,黑龍江省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的兩位專家認為,應盡早采取措施,從轉變農業生產方式、調整種植業結構以及搶?播種等方面加以應對。
黑龍江省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工程師朱海霞說,為有效應對連年乾旱,應從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入手,建立應對乾旱的長效機制。朱海霞說,氣候變暖導致各種氣象災害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為了今後有效抗旱,各地應轉變原有的農業種植思想,將普遍存在的『雨養農業』轉變成以『雨養農業』為主、『補水灌溉』為輔的農業生產方式。改進耕作制度,采取保護土壤措施,以深松、中耕和免耕相結合的耕作制度,減緩土壤退化,改善土壤結構,增強蓄水保?能力。采取保水、節水為主的灌溉技術,避免水資源的浪費,增加灌溉面積,充分挖掘灌溉水的最大利用效益。
黑龍江省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工程師王萍則為農民朋友提出了春耕的具體建議:1、調整作物種植比例,適量增加耐旱作物的種植面積。2、春整地雖能加大土壤疏松,但土壤容易失?,因此應盡量減少春整地的次數和深度,及時鎮壓,保?、提?。抓住返漿期,搶?播種,適時早播,做到播種、施肥、鎮壓一次性完成。3、壟溝變壟臺的耕作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抗旱的作用。增加地膜覆蓋率、覆蓋期,減少地面蒸發和地表徑流,起到保?增?的作用。4、應用保水劑、種衣劑等藥劑拌種,也能起到一定的抗旱作用。5、加強農田水利灌溉設施建設,啟用老井,修復病井,增設新井,努力擴大灌溉面積。6、水田作物應利用桃花水及早泡田。對田間阻塞水流雜物要及早清理、疏通,同時要控制灌溉,采用保水、節水技術增大灌溉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