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7日訊 零就業家庭,在佳木斯實現零的記錄。這意味著這座80多萬人口的城市,每個家庭都有就業人員,每個困難家庭的生活因此能得到基本保障。
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城市,能實現這一目標,得益於一個有效的推動載體。從去年6月開始,佳木斯實施的『五援五送三穩一零』工程,全市1578戶零就業家庭有937戶至少一人就業,641戶零就業家庭雙就業, 2291名零就業家庭成員收入穩定,溫暖送達最基層的社會弱勢群體。
家裡沒有任何人就業,這樣家庭的情況多是家庭成員年齡偏大、沒有一技之長、身體狀況又差。市就業部門為解決群眾的困難,在全市開展認真的摸底調查。情況掌握了,措施就跟上,他們全面實施『提供崗位援助,送一份就業合同;提供政策援助,送一份就業補貼;提供崗位援助,送一份培訓訂單;提供資金援助,送一份小額擔保貸款;提供創業援助,送一份創業計劃』等活動,目的就是在全市實現『零就業家庭就業穩定、收入穩定,社會穩定及零就業家庭動態數量為零』的目標。
向陽區45歲的孫寶樹是名殘疾人,夫妻倆人早就下了崗,一直沒有找到工作,18歲的孩子上學正是花錢的時候。向陽區就業局在調查摸底中掌握這一情況,先後為他提供了社區協警治安員和新誼社區保潔員兩個崗位。他們的孩子由政府免費送到市技師學院就學,學習電算會計專業。孫寶樹的崗位,就是市委、市政府的開發公益性崗位提供的。為了給零就業家庭創造就業崗位,佳木斯市采用政府和社區開發、全民創業帶動、機關事業單位挖掘、駐轄區單位吸納、勞務派遣組織、靈活就業安置等措施,拓寬就業渠道。先後有512名零就業家庭成員走上勞動保障協理員、交通協管員、協警員、紅十字服務員、保潔員和勞動監察協察員等公益性崗位。
除了送崗位,佳木斯市還為零就業家庭提供政策援助。面向零就業家庭的優先政策包括再就業優惠證、小額貸款、社保補貼。享受低保救助的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後,低保救助延續半年;規定公益性崗位補貼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全市1289名零就業家庭成員享受到政策援助,567人享受到社保補貼。
授人魚莫若授人以漁,培訓技能被列入重要援助內容。他們依托市技師學院再就業培訓基地,為每個有就業能力的零就業家庭成員送去一份免費培訓訂單。按照零就業家庭成員的培訓志願,開設了烹飪、面點、家政等10餘個培訓專業。同時依托社會力量辦學機構、轄區內企業、市婦聯手工編織培訓項目、個體工商業戶等有生力量開展培訓,讓60%以上零就業家庭成員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和再就業。
讓零就業家庭創業,資金是一大難題,佳木斯市提供了實實在在的援助。市勞動、財政、銀行等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部門作用,聯合對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零就業家庭成員給予資金扶持,為他們建立零就業家庭小額擔保貸款綠色通道,只需提供《再就業優惠證》、《工商營業執照》和第三人擔保就能辦理。
為增強零就業家庭的造血能力,市就業部門向他們提供創業援助。通過開業指導、專家諮詢、項目推介、創業培訓、後續服務等措施扶持有創業願望的零就業家庭,幫助127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創業成功,並帶動了668人就業。
零就業家庭實現零的記錄,佳木斯市把這個記錄看作辦好民生大事的起點。今年,政府正在進一步拓寬開發公益性崗位的范圍,同時鼓勵機關事業單位清理和開發後勤服務崗位,抓住棚戶區改造的時機興建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發展社區服務業,為零就業家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