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8日訊 哈藥集團籌建的黑龍江省首家、東北三省最大的一家老照相機展館即將揭開面紗。近日,記者先期進入展館探訪,一睹館內的三百餘架珍貴老相機的『芳容』。
老相機當年都能拿『第一』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相機中不少都是在相機的發展過程中具有歷史意義的代表作。
前蘇聯1936年生產的『運動』牌照相機是世界上首架135單鏡反光照相機,當時主要被新聞記者和攝影專業人士使用。它除了對相機成像進行改進外,一卷膠片還可以拍攝72張照片,這在當時是最高的拍攝量,給專業人士工作提供很大幫助。
1953年生產的『列寧格勒』牌相機,是世界上第一架能通過機械自動上卷的135相機,主要被用於運動圖像、突發事件等的抓拍。1956年生產的『水仙』牌相機,是世界第一臺可以使用16毫米電影膠片的相機,它的出廠使相機底片與電影膠片可以通用,對相機發展具有革命意義。但由於這兩款相機造價高,因此,均沒有達到批量生產,目前存世量不多。
『鎮館之寶』現存非常少
『阿爾帕』牌照相機是1960年由瑞典生產的,由於該相機全部采用手工制作,被人們稱之為『車中的寶馬、相機中的貴族』。
據介紹,這種相機的產量低、價格高,因此使用者多是全球頂尖的專業人士和各國的皇室人員。哈爾濱市展館的這款『阿爾帕』五棱鏡單眼反光相機,采用當時非常先進的裂像對焦,棱鏡頂部為不對稱,增加了曝光測光系統,除平視外,還可使用取景器。
在展品中,還有不少我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生產的東風、紅旗、大來、華山等品牌的老相機。其中東風照相機是上海照相機二廠於1970年至1980年間生產的,是以瑞士哈蘇勃萊德500C型120單反照相機為藍本,由我國獨立自主開發的,被後人稱為中國照相機發展史上的奇跡。該相機鏡頭可更換,後背也可更換。在當時共生產了80多架,目前存世量非常少,因此該相機成為世界著名照相機收藏家的重要藏品之一。
既有『巨無霸』又有小『迷你』
在展品中有一部大塊頭是原蘇聯產的航拍軍用相機,它采用4?菖5專用航拍膠卷、1000毫米鏡頭、電子快門。鏡頭前的加熱電阻絲可保證在高空零攝氏度以下拍攝,鏡頭不會上霜。
由烏克蘭基輔阿爾謝耶夫光學機械廠生產的間諜相機,機身只有6厘米寬,並配有鈕扣鏡頭和暗藏袖口快門線,采用8毫米膠片,是前蘇聯二戰後期軍方采用的主要間諜相機。
除此以外,還有一款外號為『大槍』的相機,樣式與衝鋒槍相似,快門為扳機式、並配有槍托、采用300毫米『大炮』、125膠片,是專業的軍用相機。
50多架老相機歷史待『開發』
在展品中,還有50多架樣子很老、做工古怪的相機,它們多采用『乾板』式。工作人員找遍資料都不知道其具體出處。因此,館方希望通過展出,讓更多的市民給這些相機『認祖歸宗』。此外,世界知名品牌如萊卡、英國軍旗、福倫達等相機也都在館中系列展出。
據工作人員介紹,在這些相機中,有一些還具有歷史意義。其中一款俄紅山光機廠1956年生產的卓爾基牌相機是前蘇聯政府為了獎勵當時太平洋艦隊的英雄艦長而特意制作的,在相機身上還刻著該艦艦長的名字。
據了解,該展館大約在本月末開始迎接市民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