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活地圖"的四股勁兒—記林甸縣國土資源局汪新強
2008-03-19 14:24:5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忠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9日訊 在林甸縣,有一位『活地圖』。縣裡招商引資有了項目,縣領導會說,去問問『活地圖』,土地上有沒有問題;企業要用地犯了難,就會想起『活地圖』,讓他幫選選合適的地方;老百姓遇到了土地方面的事,就願找『活地圖』,因為他講得准說得細,省事又順心。

  『活地圖』叫汪新強,工作14年來,從負責土地規劃、地籍管理、耕地保護、土地利用等,到如今的國土資源局執法檢查局局長。林甸境內的所有用地,甚至鄰近縣份的邊界地塊,哪塊地做什麼用途,哪塊地是鹽鹼地,哪塊地有樹木,哪塊地是草原,都了然於胸,慢慢的落了個『活地圖』的雅號。

  『活地圖』的勤奮勁兒——應由專家和專業隊伍去啃的『硬骨頭』,他硬是一個人『啃』了下來。

  1998年,省國土資源廳下達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緊急通知,時間緊、要求高、難度大、專業性強,是一塊應由專家和專業隊伍啃的『硬骨頭』,不少縣都花五六萬元聘請省內外專家學者繪圖修編。林甸是貧困縣,這筆資金讓領導左右為難。剛參加工作四年的汪新強毅然接下了這一任務。

  當時恰逢1998年洪水,抗洪搶險形勢危急,領導讓汪新強留在單位,他堅決不肯,白天上抗洪一線,晚上到單位查資料、繪圖紙,整整一個半月時間,靠手工繪制了300多張彩圖,節約資金4萬多元。這項工作在全省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2003年,土地分等定級這一應由專業隊伍完成的『硬骨頭』,又被汪新強主動承擔下來,他冒著酷暑跑遍了全縣所有村屯和農林場,3個多月時間填寫表格1000多份,繪制圖紙100餘張,一次通過全省成果驗收,節約資金3萬多元。

  『活地圖』的『死性』勁兒——曾讓縣領導發怒,事後又大加贊賞。

  2006年,經有關部門同意將縣城內的一塊土地進行了出賣,買者到土地部門辦理開發手續時,汪新強發現此交易屬於違法交易,因為這塊地屬經營用地,必須掛牌出讓。

  買者隨後找到有關部門和政府領導,縣裡連續三天為此事召開專門會議,研究要求土地部門給予發放土地證。汪新強堅持必須依法通過招、拍、掛出讓,並一再講解不予辦理土地出讓證的法律依據。幾位縣領導明確要求土地部門給辦證,並決定集體承擔相關責任,讓汪新強這個小股長照辦就行。汪新強堅決不同意,雖然激動得滿臉通紅,可仍然耐心地解釋。汪新強的『死性』勁兒讓領導們無可奈何。

  為了徹底解除疑義,王新強領著買者和政府法制辦的同志幾次到大慶市政府法制辦、法院、國土局和省國土資源廳諮詢,結論和汪新強是一樣的,最後大家心服口服。事後,縣領導評價這個『死性』的汪新強堅持原則、一身正氣、嚴格執法,參謀到位。

  『活地圖』的認真勁兒——讓村民們既佩服又感動,不僅抵觸情緒沒了,還個個記住了他的好。

  2004年,301國道修建繞行線需要征用齊心八屯的土地,村民抵觸情緒極大。汪新強帶領同事深入村裡做村民的工作。『當時的場面亂極了,汪新強細心地講解有關法規,耐心地了解村民的想法,硬是摸清癥結所在——村民們對過去征地補償不滿意,征地費拿到手的少。』當時在場的同事敬佩地說。

  汪新強向領導匯報後做了三件事。第一件,將有關法規復印送給村民,根據齊心村人均耕地不足一畝的實際情況,將補償標准就高不就低,由原來的16倍上調到最高標准25倍;第二件,到征地現場踏查。11月的天氣寒風凜冽,大地被冰雪覆蓋,有的村民春季剛栽的李子樹苗又細又小,被雪一埋、蒿草一遮,根本看不見,汪新強就扒開積雪、蒿草逐棵查找。有的人說,死冷寒天的別那麼認真,數幾棵估算一下得了!301國道征地圖紙修改了三次,汪新強就這樣數了三次,經手數過的樹苗7000多株。臨近准備發放補償款時,一個農民不經意地說他的大田裡間種了幾壟土豆,汪新強馬上決定停止發放補償款,統計哪些村民有類似的情況重新進行核實,因為土豆、白菜等補償標准為3.3元的25倍82.5元,而大田的補償標准僅為0.7元的25倍17.5元。『農民該得的一分也不能讓他們少得!』汪新強認真地說。村民們感動地說:『汪新強不糊弄咱老百姓,他核實的補償項目和數量咱服!』第三件,汪新強提議減少中間環節在全省率先實現由國土部門直發到農民手中。

  『發錢那天,村民們像過年一樣聚到屯長家的院子裡。』三年多過去了,村乾部們對當時的場面仍然記憶猶新。

  『這次本來矛盾激烈的征地,最後全村沒有出現一戶因征地而上訪的,保證了工程的正常施工。事後我和汪新強一起去村裡回訪,村民們對汪新強的熱乎勁兒,可真讓我這個當局長的「嫉妒」。』林甸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聶生彬笑著說。

  『活地圖』的務實勁兒——讓上級部門的領導們佩服,實事求是地修改了土地規劃。

  2006年,林甸縣招商引資引來一個大項目——大慶新加坡馬鈴薯產業園。可一個難題擺在面前——企業佔地面積大,選中的花園鄉105國道旁的土地規劃上是草原,縣裡請示了大慶市有關領導和國土部門,大家一致認為很難獲批。

  汪新強仔細察看了規劃,又認真勘察了企業選中的土地,向縣領導匯報說有望獲批,但需要上級部門修改規劃。人們對『活地圖』的話也將信將疑,修改規劃談何容易!可汪新強信心十足。他通過勘察確定這片在規劃上是草原的土地,實際上是重度鹽鹼地。他作了細致的准備,繪制圖紙、起草規劃修改文本,耐心地一遍遍到上級的國土資源部門匯報溝通,最後省國土資源廳派來了調研組,組織專家實地勘察座談論證,確認那塊土地是重度鹽鹼地,最終修改了土地規劃。

  如今,佔地63公頃的大慶新加坡馬鈴薯產業園總投資4億元的一期工程已正式投產,達產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9.3億元,利稅2.1億元。可帶動基地種植面積55萬畝,農民年可增收3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成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馬鈴薯』航母。

  林甸縣委書記崔瑩說:『縣裡這幾年招商引資大項目頻繁落地,國土部門尤其是汪新強功不可沒,在嚴格執法的情況下,靈活運用土地政策,支持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汪新強先後獲得過省、市土地系統先進個人稱號,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招商引資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林甸縣委還做出了向汪新強同志學習的決定。面對一系列榮譽,虛懷若谷的汪新強總是說:『我只是把這些工作做得更細些而已。』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