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法治聚焦
搜 索
肇事死亡率超總量10% 『摩港營運病』到底該咋治
2008-03-20 09:26:24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李進勝 劉治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0日訊 隨著天氣轉暖,非法營運摩托車、機動三輪車(俗稱港田車)再次湧上街頭,為此,哈爾濱市交警部門也再次對其進行專項治理。記者在隨同有關部門治理過程中發現:低門檻、高收入、無法可依成了摩托車、港田車非法營運年年難治的主因。哈爾濱市有牌照摩托車、港田車約有5000臺,99%都在從事非法營運,出臺專門針對非法營運摩托車、港田車管理、處罰的相關法律法規已成當務之急。

  5000摩托、港田幾乎都從事非法營運

  記者從交警部門獲悉,2004年開始,除公共需求外,哈爾濱市已不再為摩托車、港田車辦牌落戶。目前,哈爾濱市有牌照摩托車、港田車約有5000臺,主要為殘疾人港田代步車、按規定更新注冊的摩托車和在周邊縣(市)登記注冊的摩托車。其中,港田車約佔15%,哈爾濱市戶籍摩托車約佔20%,周邊縣(市)辦理牌照的約佔65%。其駕駛人群主要為下崗待業人員、殘疾人和周邊縣(市)閑散人員以及部分變賣了個人承包土地後舉家遷往哈爾濱市專業從事非法營運活動的農民。據交警部門統計,這5000餘臺車輛99%都在從事非法營運。它們主要集中在繁華商業區、居民稠密區、城鄉接合部和各高等院校周邊。目前,市區內已有120餘處非法營運集散地。

  低價位、亂行駛帶來巨大營運市場

  低價位、亂行駛是所有非法營運摩托車、港田車的共同特點,而由此產生的『便宜、快捷』,給非法營運者帶來了市場空間。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摩托車、港田車的乘客群體多為學生、低收入者和外地來哈人員。曾搭乘摩托車的王女士給記者算了一下賬:自己家住紅旗小區,准備去學府路,打車要20多元,而乘坐摩托車僅需10元錢。且打車可能要遇到單行道、單雙號、要等候信號燈,而『摩的』基本不存在此類問題,也不擔心堵車。從雙城來哈上貨的張女士則表示,打車太貴,還擔心司機繞路蒙騙自己,摩托車直接談好價錢也不擔心被騙。而當被問及安全問題時,兩人的回答驚人相似『出事也輪不到我啊。』

  摩托、港田肇事死亡率超總量的10%

  雖然乘客『不擔心』,但記者從交警部門得到的數據卻顯示:2007年哈爾濱市共發生摩托車、港田車交通事故233起,佔事故總數的12.05%;造成51人死亡,佔事故死亡人數的11.75%;受傷285人,佔全市受傷人數的12.86%。據交警部門有關人士介紹:摩托車、港田車非法營運人員文化水平偏低,法制觀念淡薄,闖紅燈、逆行、超員超速、不帶安全頭盔等違法行為都屬家常便飯,無牌無證的也佔相當大的比例。而且,近年來,摩托車、港田車交通肇事逃逸問題突出,一旦發生事故,只要能跑幾乎全部選擇逃逸。在擾亂營運車輛經營秩序的同時,哈爾濱市利用摩托車犯罪的發案率也有所增高,有些人甚至就是摩托車車主。

  抓了放、放了抓無法可依造成無序

  近年,交警部門一直將摩托車、港田車作為治理重點,僅去年便開展20餘次整治行動,扣罰摩托車、港田車5150餘臺(次),拘留78人,但違法營運車輛依然『春風吹又生』。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生存狀況差、非法營運收益高、管理部門無法可依,對違法車輛抓了放、放了抓的治理方式都是非法營運摩托車、港田車難以根治的主因。

  由於投資小、無稅負,非法營運摩托車、港田車在旺季每月收入竟能達七八千元,最低收入也在兩三千元,為此很多人放棄了正常職業,專門從事這一行當。同時,從事摩托車、港田車非法營運的人員多是弱勢群體,有的無文憑,有的身體殘疾就業困難,還有的不願意受約束,總想少付出多獲取。交警部門作為管理主體,其管理范圍僅限於道路交通違法,違法行為消除後就必須放車,而無法對其營運行為進行取締。這種『抓了放,放了抓』的管理模式導致非法營運摩托車、港田車毫無減少趨勢。

  培訓、治理根治頑疾雙管齊下

  如何解決摩托車、港田車非法營運問題,交警部門有關人士表示,首先,從政策法規上提供依法治理的依據,將『摩的』的非法營運行為列入交通客運處罰范疇。其次,嚴格兩種車的銷售渠道,嚴禁摩托車、港田車私下二手交易。再次,出臺對其非法營運處罰辦法,授權有關部門沒收、銷毀。對此,市政協委員萬利民表示:摩托車、港田車駕駛人多為弱勢群體,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時,應注意到他們的生計問題。政府應組織對駕駛人進行技能培訓,幫助其轉崗。同時,社會上對低價運輸方式有需求,政府也可以對部分摩托車、港田車進行規范,加強安全培訓教育並將其納入合法營運范疇,或者引入新型安全的交通工具解決市場需求,替代摩托車、港田車,從源頭轉移低價運輸市場,疏堵結合纔能收到良好效果。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