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平房『731』遺址將建和平主題公園
2008-03-20 10:18:52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0日訊 19日,記者來到距離松花江不遠、佔地面積67.9萬平方米的哈爾濱老糖廠棚戶區采訪,已知道老糖廠棚戶區要拆遷,卻仍然享受著最後的悠閑:有的老人在自家門前曬太陽,有的在遛彎兒。

  在這裡居住的1519戶居民,都知道他們的家將面臨一場巨變,他們將告別相依相守數十年的老朋友、老鄰居,開始自己的『後糖廠』生活。

  『上海屯』裡的人家

  在平房區即將改造的棚戶區中,有一片位於今天的上海新村社區。這片建在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中間的棚戶區,曾被周邊百姓叫做『上海屯』。

  據上海新村社區居民鄧先生講,這處棚戶區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居住的老戶主要是東輕、哈飛及鋁制品廠等大廠的職工。過去,特別是文革期間,這裡是有名的『三亂地帶』,一是防火亂,基本沒有防火設施,一旦著火,到處一團亂;二是治安亂,偷搶等事件經常發生;三是衛生亂,每逢雨季到處都是爛泥灘,臭水遍地,垃圾漫天。因為這,居民們形象地給這裡起了個名字叫『上海灘』。後來,居住的人越來越多,成了一個城中村落,大家便逐漸把稱呼改成了『上海屯』。近些年,隨著附近樓房的建設,棚戶區的面貌有了改觀,纔成了今天的『上海新村』社區了。

  數百戶居民斷水4年

  昨天,記者來到新海街2號19門的繩秀茹大娘家時,74歲的老人正吃力地把盛滿水的大塑料桶,從一輛小推車上搬下。老人告訴記者,這裡已經整整4年沒有水了,為了生活,每天不得不定點用小推車到挺遠的地方接水,來回一趟得1個多小時。

  走進老人的家,屋子裡如同幽暗的『隧道』,記者不得不扶住牆摸索著前行。直到老人打開燈,記者纔看清了老人房間的『擺設』,屋子裡除了床鋪和老式的櫃子,幾乎沒有任何家具,大部分的牆皮都脫落了,一不小心就會掉一身灰。就是在這樣的小屋裡,老人一家人已生活了將近40個年頭。

  85歲老人喜極而泣

  聽說要動遷了,棚戶區裡的百姓都激動得喜形於色,紛紛奔走相告。85歲的李孝坡老人,昨天聽到拆遷的消息,眼眶一下子就濕了,老人邊用手帕擦眼淚,一邊斷斷續續地說:『終於有希望了,能住新房子了!』老人的女兒告訴記者,父親和附近的幾家老人都是黑龍江鋁制品廠的老工人,自從1970年就搬到這裡,住了快40年了。因為後來廠子效益不好,老職工的生活也就沒了著落。現在,老人有生之年能離開棚戶區,住上新房子了,沒有什麼遺憾了,做兒女的也了了一樁心事。

  『731』遺址即將重現

  一段斑駁沈重的歷史,一座座見證了侵華日軍滔天罪行的遺址,一片片低矮破舊的棚戶區……在即將拆遷的平房區『上海屯』棚戶區(上海新村社區)裡,分布著20餘處『侵華日軍731細菌部隊』遺址。隨著棚戶房的拆遷,這些遺址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和開發。

  昨天,在平房區工作人員和熱心居民的指引下,記者走近了部分混跡棚戶區的『731』遺址,近距離感受到歷史的震撼。

  在通往『上海屯』棚戶區的文海街上,居民鄧先生指著一面紅磚圍牆告訴記者,這裡面就是『731』遺址第一保護區,裡面的建築就是731部隊本部大樓舊址,後面一座被炸得只殘存一面牆體和兩根大煙囪的鋼筋水泥建築遺址,就是當年日軍的『動力班』。當年日本戰敗,731部隊潰逃時,企圖炸毀這些建築,銷毀滔天罪證。但由於這些建築太過堅固,仍留下了痕跡。

  擬建和平主題公園

  據平房區棚改辦負責人介紹,『731』的核心保護區面積共28萬餘平方米,現存的遺址有20餘處,這些遺址中部分已得到了保護性開發,但還有大部分仍混雜在居民區中。為保護『731』遺址,平房區在今年新一輪的棚戶區改造中,將結合『731』遺址保護開發,遺址周邊棚戶區只拆不建,以全面恢復核心保護區面積。

  據介紹,按照初步設想,拆除棚戶區後,哈市擬在731核心保護區打造『和平主題公園』,具體規劃則擬由市規劃部門牽頭,通過國際競標的方式進行。同時,哈市還擬將『731』遺址申報為世界戰爭文化遺產。

  同時,針對『731』遺址周邊棚戶居民不能回遷的實際情況,平房區擬規劃建設安置房,並擬考慮動遷居民異地安置給予相應優惠政策,以解決動遷居民的後顧之懮。

  前清『二品大員』建起中國第一家糖廠

  生長在老糖廠家屬區居民都因為糖廠曾經的輝煌而驕傲。據《哈爾濱糖廠志》記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朝地方官員花翎二品銜奉天候補道李席珍、花翎候選知府王沛霖,為實現『抵制外貨,換回利源』的目的,發起創辦中國民族工業第一家機制糖廠。李席珍、王沛霖主張專集華股,不集洋股,同國人自辦。他們籌集銀元80萬元,從德國進口全套甜菜制糖設備,在松浦建廠,定名為『富華制糖股份有限公司』。3年後,由於資金不足,由清朝東北三省地方政府收歸官營,於1914年竣工投產。東北解放後,糖廠於1948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74年改名為『黑龍江省哈爾濱糖廠』,長期位列國內甜菜制糖行業骨乾企業,最高達到日加工甜菜2000噸。1990年,全廠職工人數近3000人。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對制糖行業進行結構調整,哈爾濱糖廠因甜菜原料供應不足、生產能力落後而停產,於2001年實施了政策性破產。此後,糖廠廠區被黑龍江科技學院買下,現已成為大學校園。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