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精彩圖片
搜 索
外籍人士在黑龍江首個國際醫療救助綠色通道就醫
2008-03-20 15:22:0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李華虹 王 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0日訊 19日,哈醫大二院在黑龍江省率先開通國際醫療救助綠色通道。

  據介紹,隨哈爾濱市對外交流合作的加深和醫療水平的提高,近年來哈求醫的外籍患者不斷增加。哈醫大二院近兩年收治了100餘名來自俄羅斯、朝鮮、日本、韓國、阿根廷等國的患者。該院被衛生部確定為國家國際緊急救助網絡醫院。為幫助更多外籍人士順利在哈就醫,哈醫大二院昨天開通國際醫療救助綠色通道,並成立國際醫療救助專家小組。同時,哈醫大二院一直秉承『雙語教學』、『雙語查房』的教學模式和臨床管理程序的優良傳統,為外籍患者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臺。

  『國際醫療救助綠色通道』的急診流程是哈醫大二院急診科醫生根據哈爾濱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的報告,了解患者病情進行分診,可使病人直接送入醫院病房,大大縮短了院內急救會診時間,改變了原來的急救醫療模式;同時醫院還出臺新措施,正式成立了國際醫療救治綠色通道的行政保障組,主要負責指揮協調各科室對外籍患者的救治工作,同時負責規范監督國際醫療救治綠色通道的各項工作流程,醫院還專門成立『國際醫療救助綠色通道』專家小組,具體負責醫療救治工作,保持暢通的通訊聯系,隨時需要隨時就到患者身邊。

  近日,48歲的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居民伊琳娜因患腦垂體瘤,瘤體在腦內生長已經三年多,慕名來到哈醫大二院求治,因其血型為漢族人中稀有Rh陰性血,市紅十字中心血站緊急召集5名來自『Rh陰性血型流動血庫』的志願獻血者專門為其獻血。

  12日早8點,患者伊琳娜在醫護人員的陪護下准時進行了開顱手術。術中分開外側裂之後,腦外二科副主任胡韶山教授發現患者腫瘤沿著海綿竇、中顱凹底和鞍區匍匐生長,包繞神經、頸內動脈、動眼神經、垂體炳等結構。胡教授在顯微鏡下,小心剝離,分塊切除腫瘤,使視神經充分減壓。腫瘤質地非常堅韌,尤其是海綿竇內與三叉神經等結構,界限不清,包裹緊密,這給手術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由於術中失血中國友人愛心捐獻的600毫昇Rh陰性血全部輸入國際友人的體內,胡教授小心翼翼,克服重重困難,用時3個小時完成了整個手術。

  目前,患者恢復良好,正在進一步的治療和恢復當中。伊琳娜是該院開啟『國際醫療救助綠色通道』的首位受益人,這一切的舉動讓他激動不己。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