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人民網]愛是不能忘記的--黑吉跨省大營救後記
2008-03-21 09:07:17 來源:人民網  作者:孟海鷹 曹紅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人民網訊題:愛是不能忘記的——黑吉兩省愛心接力搶救產婦尹文嬌事件後記

  事件回放:3月8日3時許,24歲長春市郊農民尹文嬌在長春婦產醫院剖腹產下女兒,術後出現大出血。經過近19個小時的輸血搶救,仍出血不止,急需B型血小板和人血纖維蛋白原。長春都市動聽廣播電臺發布信息後,近百位長春市民到醫院獻血,提供了充足的B型血小板。該臺又與黑龍江交通臺聯動,在哈爾濱找到救命藥——人血纖維蛋白原。從8日17時到9日10時許,在長春、哈爾濱兩地上演了一幕生死營救大接力:哈市的哥往返黑吉兩省達4000餘臺次,4次送來救命藥。15日1時許,轉至吉大一院ICU病房的小嬌在與病魔抗爭了7天後,離開人世。

  尹文嬌帶著所有人的愛走了。她將長眠於長春息園棲子湖畔。據說,夏日息園蒼松翠柏,芳草萋萋,鮮花盛開,湖光瀲灩。時間可以帶走冬的蕭瑟,季節無痕。可它帶不走人世間最溫暖的情義。『息園打算為小嬌修一塊特殊的墓碑,詳細地刻上黑吉兩省人民為拯救小嬌生命所做的一切努力,希望它能成為一個永久的見證。見證一種人間大愛。』息園副總經理鄒全球說。有形的墓碑將立在息園,無形的溫暖將鐫刻於醫生、記者、的哥、交警……這些在一場冰城春城的愛心接力中曾努力用愛為小嬌托起一條生命通道的人們心中。

  產婦安危牽動兩省民心

  春城冰城上演愛心接力

  長春都市動聽廣播是愛心行動發起者。3月8日下午,在接到小嬌丈夫麻紅陽求救電話後,他們當即在播出的房地產節目中插播信息,很快長春市有100多位市民來到醫院獻B型血小板。緊接著,又發布了小嬌缺少救命藥——人血纖維蛋白原的消息,並向黑龍江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求助。

  黑龍江交通廣播立即中斷常規節目設置,一個以『生死時速』命名的尋藥行動隨之在冰城展開。根據線索,電臺派記者聯系省內各大醫院和制藥企業尋藥。藥找到後,收聽電臺節目的冰城的哥主動請纓往長春送藥。

  『不論黑龍江方面的車什麼時候到長春,都有的哥在路口等著,藥品冷藏設備也都准備好了!』黑龍江交通廣播電臺的播音員海洋參加了8日第二次送藥的行動,在從哈爾濱出發的瓦盆窯高速入口,從交通廣播得知消息的素不相識的愛心的哥和私家車主早已聚成一片……長春交警開道領航,的哥在市內接送。長春雷鋒車隊的周隊長到興隆山高速路口就接了8次站。『我們隨時候命,隨叫隨到』周隊長說。從8日17時到9日10時許,哈爾濱市4次送來救命藥,短短的17個小時內,哈市的哥往返黑吉兩省達4000餘臺次。在都市動聽廣播的指引下,幾百臺長春車在長春北休息區接到了黑龍江車隊,引導救命藥直送醫院。小嬌在病發21小時後,終於用上了人血纖維蛋白原。

  產婦救助釋放城市人情味

  兩省吹響社會愛心集結號

  『我為小嬌事件中長春人的愛心而驕傲。感謝黑龍江人民的愛心。』長春市長崔傑說『現在評獎太多了。許多我已不在意。當有一天我知道長春被評為最有人情味城市的時候。我動心了。這是光榮。因為人情味也是城市的文化。我們將致力於打造充滿溫情的城市生活。』

  尹文嬌不會想到,在她以頑強的求生意志與死神賽跑時,並不孤獨,有那麼多的愛在默默給她力量給她祝福。醫生、記者、的哥、交警、市長、廳長、個體業主……兩個城市間,人性中最芬芳的人情味道因她而綻放,彌漫氤氳於她身旁。現在尹文嬌走了,正如一位網友說:她的心波拉直成了一個平直的破折號,詮釋著那麼多人對她愛的說明。

  是的哥韓永純跟都市動聽連線,告知哈爾濱有人血纖維蛋白原,開啟了吉黑兩省的救助行動。小嬌家人一直很感激他,都市動聽也在找他。可他始終不再露面了。當16日小嬌火化時,他來了。『其實我去看過小嬌』,韓師傅一直在默默的關注著小嬌的病情『聽她好些了,我就高興,聽他病情惡化了,我就難過。』哈爾濱的哥們往返四次,因路不熟還走了一些錯路,可沒人叫苦沒人叫累。『我已經一天一夜沒睡了,但不覺著累。能夠挽救一個年輕人的生命,付出再多也無所謂』,哈市一位楊姓的哥說。長春市婦產科醫院業務院長佟曉紅回憶,8日晚11時左右,她因小嬌病情惡化從家中返回醫院,發現院外已停滿了長春雷鋒車隊的出租車,司機們說,隨叫隨走,以防萬一。

  小嬌住院當日,是三八婦女節加周六,平日裡也就一個大夫兩個護士值班,可是當天婦產醫院二十多名醫生和護士都趕到了搶救現場。由於嚴重的凝血功能障礙,小嬌在切除子宮後,切口創面不能縫合,只能人工用手拿著紗布為她壓著,持續了六個多小時。『最後站得腿都回不過彎來了』,參與搶救的佟曉紅說,『手術室的麻醉師李麗深靜脈插管做得乾淨利落,連繼34小時參與搶救,陸雪瑩大夫30多個小時沒吃東西,最後累得虛脫了。』

  小嬌的安危牽動了兩省人民的心:數以百計的愛心的哥放棄營業時間,在醫院門口、高速出入口『待命』;長春都市動聽廣播全方位做戰,在醫院維持現場秩序,主持人現場連線,『七個小時的直播下來,我們主持人的嗓子都啞了』,都市動聽的節目總監王天雷說。送藥途中,高速公路交警和兩市交警一直為送藥車領航;黑吉兩省高速公路管理局也為這次『愛心大營救』專門開通了綠色通道……。許多人不約而同地給尹文嬌新出生的女兒起了個最有人情味的名字——『暖暖』。小嬌的丈夫麻紅陽則給剛出生的小女兒起名為『念恩』。

  媒體關注讓小嬌成社會焦點

  專家呼吁政府部門應健全應急機制

  『小嬌的求生意志非常強』佟曉紅說『當她醒來的一剎那,她說:我孩子呢,我就不相信我活不了,我一定能活過來』。

  帶著無數人的遺憾和愛小嬌還是走了。可是在小嬌黯然離去的身後,還有多少個小嬌呢?

  『媒體可以關注一個小嬌,但不可能關注每一個患者。個體性突發事件和群體性突發事件本質上是一樣的,都在考驗政府應急體系的運轉效率,如果這一應急體系需要媒體推動纔能高效運轉,那這個應急機制肯定是不完善的。』哈爾濱市一院血研所所長馬軍焦慮地說。

  小嬌倍受體媒體關注本身還折射出另外一些社會問題。的確,還有什麼比一位初為人母卻掙紮在死亡線邊緣的女性更能吸引媒體注意力並引發廣泛的社會關注呢?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約二十分鍾時間裡,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副院長牛俊奇的手機電話接連不斷。『在我們醫院,復雜的會診每天都在發生,重病患者每天都有,經濟困難的患者也很多,但像小嬌這樣倍受媒體和社會關注的情況,我從醫26年來還是頭一次遇到。』他認為,這一方面說明社會愛心人士越來越多,另一方面,也表明社會愛心力量需要理性引導,均勻釋放。

  『在我們醫院門口,每天都有一些出不起醫藥費的白血病患兒的母親拿著紙箱募捐,但少人問津,他們的境況和小嬌一樣值得同情。』牛俊奇認為,醫院降價或減免醫藥費解決的問題很有限,根本的問題還需要靠醫療體制改革來解決。另外,社會也應該建立一種機制,將民眾的愛心轉給千千萬萬個『小嬌』。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