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磨盤山水源地危機重重:水庫將成"一盆洗腳水"?
2008-03-24 06:56:0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崔志強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24日訊 24日出版的《哈爾濱日報》刊發了文章《磨盤山,污染逼近新水源》,反映了哈爾濱市第二水源地磨盤山水庫水源地的懮患。

  2006年12月23日,當來自200多公裡外的磨盤山水從家裡的水管汩汩流出時,平房區和道裡區的14萬戶居民有幸成為哈市第一批喝上山泉水的市民;2007年,哈供排水集團幾次擴大供水區域,又有100多萬哈市居民陸續喝上了磨盤山水。目前,磨盤山水庫供水二期工程正在緊張進行,預計到2010年二期工程完工時,哈市400萬城區居民共飲一池清泉的夢想將變成現實。

  哈爾濱市民不會忘記2005年那場母親河松花江水污染風波,這讓他們對新水源磨盤山水寄予期望。帶著百姓的期望,記者近期兩次踏查磨盤山水源地保護區,所見所聞印證了多名政協委員多年來對磨盤山水源地的懮患:水源地保護區內,當地居民的農業耕種、生活垃圾排放一如既往,林場的破壞性砍伐未間斷,水源地源頭的鳳凰山又搞起了旅游開發。環境保護專業人士說,這些問題久拖不決,不僅給磨盤山水源地能否長久保持Ⅰ類水質畫上了問號,甚至直接危及到水源地的存亡。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霍玉夫把磨盤山水庫比喻成自家的水缸:『如果每天都有人在我們吃水的缸裡洗腳,我們怎麼能視而不見甚至熟視無睹?』全國政協委員趙學銘疾呼:磨盤山水庫水源環境保護刻不容緩,決不能讓磨盤山水庫成為頂在城市頭上的『一盆洗腳水』!

  背景   尋找第二母親河

  磨盤山位於距哈市211公裡的五常市沙河子鎮,這裡有著名的大小磨盤山、石篷山,省內最高的山峰大禿頂子山。磨盤山群山環繞,與石篷山群形成的峽谷地帶靜靜地流淌著清亮的拉林河。其實磨盤山原本並不出名,之所以今天成為哈市數百萬市民共同關注的焦點,緣於當年哈爾濱市政府的一項決定。

  在選擇磨盤山作為哈市的第二水源地之前,哈市一直以松花江水為水源,同時輔助使用地下水進行城市供水。多年來,哈爾濱一直是典型的缺水城市,在這個有著400萬市區人口的大都市裡,供水需求矛盾十分突出,13個低壓區的數十萬市民每天靠吃『夜來水』生活,即使是這有限的水源,水質也無法令人樂觀。松花江水位逐年下降,上游化工、石化等行業的發展對松花江水的污染嚴重影響了哈爾濱水源地的水質,這條哈市市民多年賴以生存的母親河正日益喪失著哺育兒女的功能。為城市尋找新的水源地已刻不容緩。

  2000年開始,市政府專門成立專家組,經過多次詳細分析和實地考察,在排除了存在污染問題的西泉眼水庫後,最終將目光鎖定在了距市區200多公裡外的磨盤山。如此長距離的引水進城工程其復雜與艱難可想而知,是專家們的充分論證讓政府下了決心:一是磨盤山地區有獨特的山區小氣候,年降水量為800毫米,是黑龍江省的兩大暴雨高發區之一。二是磨盤山地區植被覆蓋率達到了83%,大量的植被可以保證有充足的水源。專家測算,1公頃森林可以涵養2000多立方米水。三是有充足的水量。磨盤山上游70公裡處即為拉林河源頭鳳凰山,山上有一塊300多公頃的高山濕地,即使冬季拉林河也有500多萬立方米的水量。水文部門從1952年—2002年實測壩址處年徑流量最大為9億立方米,最小為2.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為5.6億立方米,從水量上可以滿足哈爾濱市供水的需求。四是水質極好。根據省、市環保局監測站的多年實測資料,水庫上游水質按國家環保總局75項檢測標准,除總氮為Ⅱ類水質標准,其餘均達到Ⅰ類水質標准,完全符合飲用水的要求。此後經過數年的努力,設計能力為每日90萬立方米、總投資為53.16億元,以城市供水為主、兼顧下游防洪灌溉的大型引水工程磨盤山水庫供水工程終於在國家立項,並於2003年4月20日正式開工建設。2006年12月23日,磨盤山水庫供水一期工程正式向市區供水,磨盤山水通過管道輸送到平房淨水廠,經淨化處理後進入市政供水管網,流入居民家中。目前,磨盤山水庫向市區日供水量達到45萬噸,水源總量可達到全市生活用水總量的64%,待二期工程完工後,400萬市民都將陸續喝上來自200公裡外的清澈山泉。磨盤山水庫正日漸成為哈爾濱人心中的『第二母親河』。

  哈爾濱多名政協委員對磨盤山水源地環境保護的呼聲持續了多年,但現實並未因此而改變。記者踏查中看到了一幕幕環境被破壞的景象,感受到了新水源的重重危機。

  森林采伐破壞生態環境

  19日,記者一行乘車來到磨盤山水庫。循林間的沙石路住水庫上游行駛,沿途的路邊、林場作業區內隨處可見帶著新茬的成堆木材,不時有滿載木材的大車與記者的乘車擦肩而過。當地的居民說:『這些木頭都是從水庫上游的林區砍伐下來的,比起前幾年,近年砍伐下來的樹木明顯越來越細了,照這個趨勢,過不了幾年,林場就該沒什麼樹伐了。』

  據了解,磨盤山水庫上游處於山河屯林業局作業區內,該局現有可采林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活立木1280萬立方米。按『天保』工程規定,這裡年采伐量為10.5萬立方米,照此速度,三年後成材林木將被砍光。森林被譽為水庫的『穩壓器』,過度采伐會使森林涵養水源的能力降低,造成水土流失,到山窮水盡之時,耗巨資建成的水庫將面臨乾涸,哈爾濱賴以生存的新的生命之源將毀於一旦。

  生活區人為污染嚴重

  前行不遠,一處依山傍水的自然村落進入記者的視線。一條流向水庫的林間小溪從村旁穿過,小溪旁一堆堆生活垃圾顯得極不協調,小溪周邊是一處處散放的牛群、馬群。見有記者拍照,一村民走過來說:『我們村可是真正的水邊村,水庫蓄水後我們離水邊近的還怕水庫漲水淹著呢,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能搬走啊?』據這名村民介紹,這個村名叫大櫃村,現有村民100多戶,主要靠種地、放牧為生。問及當地村民知不知道要保護水庫飲用水源環境,他道:『我們吃的都是井水,這水庫的水有沒有污染與我們有什麼關系?這些年確實經常有人來村裡宣傳讓我們搞綠色種植,這是需要成本的,眼下既沒政策也沒有補貼,誰會乾賠本的事兒?化肥、農藥還不是照使不誤。』他指著離水庫不遠處的一大片水田說:『這水田比旱田污染可厲害多了,打藥就得好幾遍,最後都順著水流進水庫了。』

  離開大櫃村繼續前行,來到同在水庫邊的三人班村時,眼前的景象讓人吃驚:偌大的村屯竟是無處不垃圾,連片、成山的垃圾正向水庫蔓延,直逼石樁、鐵絲網圍成的水源地防線。對此情景,村民大多不以為然:『農村不像城裡,還指定垃圾點或者垃圾箱,鄉下沒有這個說道,方便倒哪兒就倒哪兒。』對村民的環保意識,水源地防線內的看守人員說:『人還能看得住,可牛啊羊啊的就太不好管了。』

  據環保部門統計,水源保護區內共有居民4066戶,人口約1.41萬,畜禽8萬餘只(頭),每年產生生活垃圾近1萬噸、生活污水約10萬噸,均未經集中處理直接排放。磨盤山水庫地處著名的五常大米產地,這裡的農田中農藥、化肥和除草劑的施用量相對較多。保護區內共有耕地48163畝,年施用化肥量2179.6噸、農藥15.84噸。對水源地有機污染指標監測分析,水質中存在有機污染,雖未超標,但化肥、農藥污染已對水庫水質產生影響。

  2005年6月,當地綠色農業辦公室負責人曾對外宣布:該市已將磨盤山水庫匯水區內耕地劃為綠色食品基地,並向上級申報了綠色食品科技園項目。從2006年起,這裡將按無公害食品的操作規程實施農業種植,3年內不施任何含有化學成分的農藥和化肥;到2008年,這裡將達到無公害食品生產基地標准。但從記者實地采訪了解的情況看,沒有任何停止使用化肥和農藥的跡象。

  旅游開發隱患重重

  在距離磨盤山水庫大壩37公裡的鳳凰山頂,有一塊大面積的高山濕地,這裡就是磨盤山水庫的源頭。本世紀初,國外一個大集團公司,用遙感技術選中了磨盤山水域,預投資幾十億元建滑雪場和度假村。但是為了保護哈爾濱飲用水源地,該建設項目在環境影響評價中被否決。這是政府部門和專家們為保護哈爾濱市飲用水源地做出的有前瞻性的決策。但是,2002年11月作為水庫發源地的鳳凰山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後,山河屯林業局就開始在鳳凰山搞起旅游開發,在一片爭議聲中,鳳凰山的旅游開發進行得有條不紊:豎起山門,鋪上山道,建起旅館,修上公廁(簡易公廁,糞便全部流入庫區中)十幾座……目前,兩條旅游線路已經開通,旅游旺季山上游客如潮。專家擔心:無論怎樣保護環境,大量游人上山不僅會產生污染,而且會破壞濕地,這都將影響磨盤山水庫的水量和水質。任其發展下去,隨著人為活動的增加,一些為旅游興建的景區建設如公路、各種服務設施等在庫區周邊將相應而生。庫區旅游發展如果得不到制止,必將對庫區的生態環境造成破環,極有可能對磨盤山飲用水源的永續利用造成難以彌補的後果。

  缺乏法律法規制約   沒有執法部門管束   水源地環保僅靠幾張宣傳單?

  磨盤山水庫發源於五常市鳳凰山,集水面積1151平方公裡,總庫容5.23億立方米,年供水能力3.372億立方米。依據《黑龍江省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與防護實施辦法》規定,初步劃定了磨盤山水源地三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區范圍:庫區最高水位線外延100米水平距離,以及水庫入河道口上溯1000米水域和兩岸外延100米的陸地區域,面積為37.7平方公裡;二級保護區范圍:水庫最高水位線入庫口上溯10公裡水域和兩岸延伸5公裡的陸地區域,面積為244.4平方公裡;准保護區范圍:從二級保護區一直到分水嶺,面積為868.9平方公裡。

  水庫建好了,保護區也初步劃定了,可誰來保護、怎麼保護卻因為相應地方法規的滯後尚無定論。目前水源地的管護工作主要靠市供排水集團水庫管理處的十幾名工作人員,可這些工作人員既沒有執法資格,也沒有執法依據,更沒有保護能力,只能靠發傳單宣傳。1151平方公裡的水源地保護區僅靠十幾名水庫工作人員不可能做到全覆蓋管理,沿途管線的安全管護工作更是管理盲區,一旦出現惡性事件,其後果不堪設想。就磨盤山水源地保護問題,記者諮詢市環保局,有關工作人員答復:不歸我們管。

  早在磨盤山飲用水工程開工建設初期,哈爾濱市《水源地保護條例》就已在醞釀之中,可為什麼幾年過去了,相關法律仍遲遲不能出臺?『山河屯林業局在水源地匯水區內的9個林場,是磨盤山水源地保護立法的最大體制障礙。』有關人士介紹,山河屯林業局隸屬於省森工總局,不歸哈爾濱市管轄。如果想通過哈爾濱市人大立法,就必須將匯水區內的9個林場或整個山河屯林業局林場全部接管過來,但這需要幾億元資金,哈爾濱市政府難以消化。同時記者還得知,三人班村和另一個距離水源地同樣遠近的大貴村早已進入有關部門的搬遷計劃,但由於磨盤山水源地保護法規尚未出臺,兩村搬遷與否、何時搬遷仍存變數。

  缺乏法律的制約,又沒有執法部門管束,難道僅憑幾張宣傳單、幾句勸導話就能讓那些不吃水庫水的當地人改掉多年沿襲下來的生產生活習慣,去自覺地保護這與己無關的水源嗎?

  呼聲   加快立法,共保青山碧水

  目前,磨盤山水庫的環境保護體制和機制尚不健全,在引水工程全面告捷在望的時刻,磨盤山飲用水源地仍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亟待解決。早在選定磨盤山為第二水源地之初,省、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眾多專家學者就提出了磨盤山水源地保護的建議。市政協委員、九三學社哈爾濱市委員會秘書長霍玉夫說,磨盤山水源地保護一直是近年來人大、政協關注的焦點。自2000年開始,他每年都要去磨盤山調研考察。盡管目前磨盤山水庫水質優良,水源充足,但是庫區內的森林砍伐水土流失、庫區上游的旅游開發以及居民耕種、生活污染一直是影響磨盤山水源地水質的三大威脅,更是他和眾多委員們多年的心頭之患。

  一些關注磨盤山水源地的委員認為,目前,庫區內森林采伐仍在進行,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造成蓄水功能降低。同時,由於移民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農業生產帶來的污染問題直接影響著水庫水質。這些問題不解決,不僅影響水庫運行壽命,而且難以保證哈爾濱市居民用水水質。按照目前國內外大城市水源地保護的要求,一旦被確定為城市飲用水水源地,那麼它的一草一木的保護,乃至各種人為活動的頻率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面對當前磨盤山水庫水源地受到嚴重威脅的狀況,應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這些委員建議,加快推進磨盤山水源地保護立法工作,使水源地保護做到有法可依;建立以水源地為目標的拉林河流域森林生態保護區,全面保護磨盤山水源地,要學習借鑒北京市的做法,將水源地的保護范圍進行延伸;遷出保護區居民,實行封閉式管理,建成無人區,在保護區內禁止耕種、放牧和捕魚等各種人為活動,以確保水源不受污染;停止在磨盤山水源地保護區一切形式的森林采伐等經營活動,通過保護森林植被面積,提高水源涵養功能;成立以保護水源地為主的專門機構,配備執法隊伍,確定執法主體,強化管理;制止鳳凰山旅游開發的做法,保護水源地源頭的清純。

  在采訪中記者欣聞,目前磨盤山水庫一期供水運轉正常,盡管由於天旱造成庫存水位較低,但確保日供水45萬立方米不成問題。同時,水質實時監測結果表明,磨盤山水水質仍然良好,繼續保持Ⅰ類飲用水質。據悉,磨盤山水源地保護的相應法規正在積極制定中,相信不久後,水源地保護就會走上規范的法治軌道,這池新的生命之水必將永保清澈甘純。

責任編輯:邱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