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訊 近期,國家提高水稻保護收購價格,每公斤提高8分錢,但水稻銷售仍處停滯狀態。省農科院總農藝師矯江說,單純提高稻谷保護收購價,並不能從根本上增加水稻生產效益,黑龍江省水稻生產必須采取新對策。
矯江說,近兩年來黑龍江省水稻陸續出現滯銷局面,首要原因是全省水稻產量增加快和全國水稻生產有剩餘。去年,全省水稻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均比2004年增加40%多,總產量1600萬噸,70%多為商品量,佔全國商品總量的25%,佔全國粳稻商品量的60%,黑龍江省成為全國第一大商品水稻生產省。與此同時,全國水稻生產全面增長,水稻主產區普遍出現銷售難問題。
矯江說,黑龍江省水稻滯銷的第二個原因是地理位置偏遠、運輸成本高。每斤水稻運抵南方銷區,要增加運輸成本0.1元,使一般南方稻谷加工企業優先加工銷售地產稻谷,結果是『龍江大米難進百姓家』。另外,過去我國秈稻多粳稻少,黑龍江省粳稻米是搶手貨。但現在南方粳稻增加,秈稻品質提高,也降低了黑龍江省普通大米的競爭優勢。新形勢把粳稻『銷售前線』推進到東北地區,全國若出現稻谷剩餘積壓,首先剩在黑龍江省。
矯江認為,全國水稻生產、銷售形勢已變,國家單純提高水稻保護價,勢必使水稻產量增加,積壓稻谷數量相應增加,而積壓稻谷再低價拋售,又必然影響稻米價格。僅靠國家保護價單一手段,難以解決水稻生產新問題。水稻是黑龍江省高產穩產作物,與糧食總產大幅增長、農民持續增收密切相關,只有采取新對策纔能解決全省水稻銷售新難題。
矯江說,實現黑龍江省水稻生產穩定高效,國家必須站在全國及全球市場高度出臺新政策,企業必須成為稻米的營銷市場主體。
第一,國家要借鑒日本和韓國水稻計劃種植經驗,根據稻米消費量,計劃種植水稻,既可穩定稻米市場價格,又可減少稻谷生產波動。水稻是黑龍江省高產穩產作物,又有綠色食品和特色粳稻等優勢,水資源也較豐富,還有再發展的潛力。為此,從提高黑龍江省糧食生產能力和確保黑龍江省農民增收角度也應該呼吁國家出臺相應政策,優先確保黑龍江省水稻生產發展。
第二,黑龍江省應區別對待『糧食生產潛力』和『市場現實需求』兩個問題,水稻並不是越多越好。黑龍江省水稻『提高生產潛力』的數量應根據『效益最大化』來確定,實現『產量農業』向『效益農業』轉變,避免『谷賤傷農』。
第三,爭取『產地直接出口權』。黑龍江省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粳稻米產地,加之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完全可以在世界上開闢穩定的出口市場。黑龍江省應主動向國家爭取『產地直接出口權』,由較大的規模企業為主,打『品種品牌』提高大米商品價值,直接組織對外出口。
第四,國家應出臺銷售、運輸、補償等方面政策,支持黑龍江省與南方主銷區,建立穩定的水稻供銷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