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24日訊 20日和21日,生活報記者走進哈爾濱市道外區華北社區和道裡區鄉政社區等居民區,發現居民的煩心事兒還真不少,這面斷水,那面冒水,還有無路燈、健身器材被毀壞等。居民們都盼望,他們的這些煩心事兒能夠盡快解決。
懮
居民自建蓄水池
對付地下室冒水
哈市道裡區建國街126號至142號居民樓地下室自去年10月開始冒水,如今已近半年,可是相關部門都表示不在自己管理范圍。為此,居民們幾乎每家都有水泵,有的居民還挖了排水溝做長期准備。
21日,記者在建國街142號居民樓地下室看到,這間屋子的牆角被打出一個面積為一平方米、深約半米的蓄水池,蓄水池旁還有一條深約5厘米的水溝,冒水點冒出來的水正通過水溝流入蓄水池。蓄水池中一臺水泵正在抽水,並通過管子排到下水道中。記者注意到,蓄水池裡的水較為清澈。居民告訴記者,去年10月至今,建國街126號至142號居民樓的地下室就一直在冒水,水量很大。僅他一家,每天就要排放兩噸左右的水。隨後,記者又來到建國街126號,在這裡看到了同樣的情景,每戶居民每天都要將一噸左右的水排入下水道。。
為解決冒水問題,居民們找到道裡自來水公司、物業公司及供暖部門,可這些部門都表示不在自己管理范圍內,至今搞不清這些水是從哪裡排出來的。本報記者徐日明
愁
管線老化
停水3年
鄉政社區位於哈市道裡區鄉裡街67號,由於社區中一些平房已存在50餘年,下水供水管線嚴重老化,有200多戶居民3年來過著沒有自來水的生活。這是21日記者在這裡了解到的。
記者在車站街199號附近看到,很多居民都在用塑料桶拎水。在此居住了42年的居民組長付桂榮說:『從2005年開始,這裡自來水就開始供應不上,只有距離主乾線比較近的幾家能接到水。近來斷水現象更為嚴重,所有居民都沒水吃。』為此,居民多次找到道裡區自來水公司。工作人員經檢查發現,因為時間太久,這一大片平房的地下管線已嚴重老化,其中一些水管已經完全堵塞。居民告訴記者:『這種情況已經發生3年了,希望有關部門能引起重視。』(記者徐日明賈博)
贊
熱心傅大爺
5年義務服務
今年已經65歲的傅立萱是哈市鄉政社區的一位熱心居民,自從2003年退休後投身到社區工作,五年如一日,義務服務社區內的百姓。
傅立萱今年65歲,湖南人,來到哈市參軍後,從此紮根在這裡。2003年,傅大爺退休了,過去乾宣傳工作的他閑不住,所以自我推薦到社區乾起了老本行,社區有個大事小情,他就幫忙策劃,寫個宣傳稿什麼的,後來又被聘上社區『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委員。『傅大爺最難得可貴的是他的奉獻精神,總是默默地幫助社區居民。』社區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這樣評價他。
傅大爺非常關心社區孩子的學習生活,每到假期都組織『快樂教育』活動,組織孩子們進行各種文體活動。他是省書法協會的會員,今年暑假,他還准備在社區書法班,免費教孩子學書法。聽說記者要下社區,傅大爺還連夜寫了四幅作品,拿到社區辦公室歡迎記者。
記者問傅大爺有沒有考慮過不乾了,回家享受天倫之樂,傅師傅笑著說:『這得看身體情況,要是身體好我就再乾10年。』(記者賈博文/攝)
圖為傅大爺給記者下社區活動寫的書法作品。
煩
健身器遭破壞
碰一下直搖晃
華北社區地處哈市道外區太平橋商圈內,包括華北小區、黎華小區等居民區,有居民兩千餘戶。21日9時30分,記者一行來到這裡時,幾十位老年居民紛紛向記者反映小區健身設施遭野蠻破壞的問題。
『現在不少健身器材都壞了,部分地面也發生塌陷。』68歲的居民唐志喜說,前幾年,政府投入巨資在松電家屬樓前,修建了佔地超過千餘平方米的健身廣場,並設置了數十套健身設施。可是去年物業供暖改管線,在廣場附近挖了不少地溝,回填不實導致出現不少塌陷區。記者來到這個被居民稱為『自由廣場』的健身區,看到不少健身器材都有破損,而且搖搖晃晃的。
『這片健身區的路燈也被挖壞了,卻一直沒修復,早晚鍛煉的居民都是摸黑進行。』一些居民說,這裡乏人管理的局面還有很多:一片綠地被人圍了起來,成為建設中房屋的一部分;部分車輛闖入封閉區,撞壞健身器材。『真該有人管管了。』哈市人大代表、社區主任餘金娥說。本報首席記者張同
惱
長年無路燈
走路憑感覺
一千餘米長的哈市道裡區車站街長年以來沒有路燈,目前由於一些周邊企業搬遷,路上經常堆著碎石,居民出行很危險。20日,記者來到鄉政社區。居民稱,這裡很多年都沒有路燈了,他們走夜路全憑感覺。
20日19時,記者在車站街上看到,這條街一千餘米長的路段上沒有一盞路燈。路中間堆著兩堆碎磚頭,路上散落著許多石塊。20時許,一位青年男子騎自行車經過此處,沒看到路面上的一堆石塊,摔倒在路邊。該男子稱,他上下班都要經過這條街,每天都是摸黑騎車,感覺十分危險。
據居民呂某介紹,她家就住在車站街邊的平房,這裡沒有路燈已經很多年了,天黑以後居民在走路的時候全憑感覺,所以摔倒或崴腳的事也時有發生,希望有關部門幫忙解決。